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物困」之禍


放大圖片

戴永夏

故鄉有座鳳凰山,山上有塊「抱碗石」。該石高可數丈,奇崛兀立。近看,酷似一老人,五官皆具,輪廓分明,身上一絲不掛,唯獨兩臂緊抱着一隻「金碗」(淺黃色的凹形圓石),故名「抱碗石」。陽光照射下,「金碗」閃閃發光,而「老人」卻骨瘦如柴,面容悲慼......傳說很久以前,有一老農,終日辛勤勞作,日子過得也殷實。有一次,他在田間刨地時,意外地刨出一隻金碗。他大喜過望,忙扔下農具,興高采烈地把金碗抱回家。從此以後,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這隻金碗上,白天怕人看,夜裡怕人偷,放在屋裡怕招賊,埋到地下又怕盜掘。最後乾脆將金碗抱在懷裡,與之形影不離。這樣一來,他終日足不出戶,無心種田,結果田園荒蕪了,莊稼絕產了,他也在糧斷草盡中抱着金碗活活餓死......他死後,就變成這塊大石頭,風雨千萬年,棲身荒山中,只能用其形體語言,來訴說自己的「悲劇人生」......

這傳說儘管離奇荒誕,但卻是現實生活的真實反映,飽含警世哲理。生活中確有這樣的人,或為財迷,或被物困,執迷其中,難以自拔。他們在為之癡迷的「愛物」上耗盡了心血,結果卻反被其累,反受其害,憂愁煩惱一世,以至毀了一生。

世界上像農夫一樣為物所困的人固然很多。但能及時覺醒,走出困境,走上光明彼岸的也不乏其人。我聽說過一個「紫砂壺」的故事,就很值得稱道......

有一個老鐵匠,專以賣拴狗鏈子為生。每天,他將鐵鏈擺在門外,自己躺在門裡的躺椅上,一邊聽着收音機,一邊優哉游哉地品着紫砂壺裡的香茶。他每天的收入,正夠喝茶、吃飯的。雖然並不富裕,但他卻過得無憂無慮,有滋有味,好生快活。

一天,一個文物販子路過這裡,偶然看到他身旁的那把紫砂壺--古樸雅致,紫黑如墨,絕非凡品。再仔細看,只見壺嘴處還印着清代製壺名家戴振公的印章,更證明這是件價值連城的「珍寶」。於是他出10萬元的高價要買這把壺。老鐵匠一聽這個數字,大吃一驚。壺雖沒賣,但他心裡再也難以平靜。沒想到這把用了幾十年的普通茶壺,竟會是一件珍寶!從此,這把壺讓他牽腸掛肚,提心吊膽。過去他躺在椅子上,都是隨意把壺放在小桌上。現在又怕碰了又怕摔了,壺放在哪裡都不放心,眼睛時刻不離左右,這讓他很不舒服。特別讓他難以容忍的是,當人們知道他有一把價值連城的茶壺後,便蜂擁而來,有的向他討要其他寶貝,有的向他借錢,還有的半夜三更來敲他的門,攪得他心力俱疲,寢食難安,生活秩序被徹底打亂了......他終於明白,這一切煩惱、恐懼、不安,都來自這把紫砂壺!

當那個文物販子帶着20萬元現金再次登門購壺時,老鐵匠再也忍耐不住了。他招來左鄰右舍,當着大家的面舉起斧頭,狠狠地向那把紫砂壺砸去......從此以後,「珍寶」沒有了,再也沒人來打擾他了,他的生活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他依舊賣他的拴狗鏈子,依舊悠閒地喝茶聽戲,直到102歲那年,他依舊生活得幸福平安,快樂開心......

老鐵匠一斧頭砸碎「珍寶」,這種處理方法也許並不足取。但他那種不為物役、勇於擺脫物困的勇敢精神,卻值得大讚特讚。

人生在世,奮鬥的目標儘管很多,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應是心靈的安寧和生活的幸福。為此,必要的物質財富固不可少,但過多的財富卻會像人身上的贅肉一樣,成為負擔和累贅,從而損害了人們的心靈安寧和生活幸福,因而必須堅決拋棄,遠離其害。農夫死抱着金碗不放,只能餓死山野;而老鐵匠砸碎紫砂壺,生活重歸安寧幸福。這兩個故事,從正反兩方面闡明了擺脫物困的重要。

當然,在這個物慾橫流、「享樂第一」的喧囂世界,要人們拒絕財富或珍寶恐怕比登天還難,關鍵是要對這些「身外之物」有個正確認識,能對其進行合理支配。比如有人把過多財富用來搞慈善事業,救助貧苦大眾;也有人設立專項基金,把多餘的錢財用來推動科學文化事業發展,為人類的進步事業作貢獻......這些都是擺脫物困,利國、利民也利己的明智之舉,值得大力提倡。誠如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所言:「第一流的人物,不在於擁有多少物、擁有多少情,而在於能不能在舊物裡找到新的啟示、在舊情裡找到新的智慧,進出無礙。萬一不幸我們正在困局裡,那麼想一想:如果我是一隻蛹,即使我的繭是由黃金打造的,又有什麼用呢?如果我是一隻蝶,身上色彩繽紛,可以自在地飛翔,那麼即使在野地的花間,也能夠快樂地生活,又哪會在乎小小的繭呢?」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說得更為形象:「鳥翼上繫上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是啊,「金繭」再美麗,對蝶蛹也是束縛;黃金再矜貴,繫在鳥翼上也是枷鎖。只有破除「金繭」,拋棄金枷,蝴蝶才能翩翩起舞,鳥兒才能自由飛翔。蝶如是,鳥如是,人又何嘗不如是?■ 網上圖片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蕭條銅雀台 (2014-09-09) (圖)
生活點滴:拔 船 (2014-09-09)
詩意偶拾:中秋有感 (2014-09-09)
詩意偶拾:沙 冰 (2014-09-09)
亦有可聞:「物困」之禍 (2014-09-09) (圖)
歷史與空間:閩南「小黃山」--靈通山 (2014-09-03) (圖)
書若蜉蝣:書太多了 (2014-09-03)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三十五) (2014-09-03) (圖)
詩意偶拾:春天 (2014-09-03)
試筆:先生之風 (2014-09-03)
短載:古北口外多戰事 (2014-09-03) (圖)
豆棚閒話:觀 潮 (2014-09-02) (圖)
來鴻:中 秋 (2014-09-02)
詩意偶拾:初 夏 (2014-09-02)
畫中有話 (2014-09-02) (圖)
亦有可聞:一個美國警務人員之死 (2014-09-02)
歷史與空間:石不能言最可人 (2014-09-02) (圖)
歷史與空間:過境黃粱夢 (2014-08-27) (圖)
書若蜉蝣:空氣的形 (2014-08-27)
手寫板:游 泳 (2014-08-2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