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盧生祠裡的盧生睡像。 網上圖片
文:安立志
隨着主流媒體不斷強化中國夢,黎民百姓也對夢多所關注。中國的夢不僅古已有之,而且歷史悠久。「黃粱夢是國內唯一的夢文化載體」。三月中旬,霏霏雨絲,車行至邯鄲北環,離黃粱夢不遠,決定前去看看。在這裡,黃粱夢有虛實兩面:實的是一個鄉鎮,虛的是一個夢境。黃粱夢呂仙祠就是根據這個夢境建立的。成語「黃粱美夢」,毛澤東詩句「一枕黃粱再現」,均本於此。
小橋頭,古道旁,「雙龍戲珠」的琉璃照壁面對的「邯鄲古觀」,也叫呂仙祠。如同國內所有文物古跡,都曾遭受「文革」浩劫一樣,這座起於北宋初年的古建築,也是近年恢復的。呂仙祠沿中軸線坐北朝南,自前而後,依次是丹門、八角亭、午朝門、鍾離殿、呂祖殿、盧生殿。呂仙祠山門朝西,進了山門,一個不大的院落,迎面是八仙閣,供奉的就是既過了海、也慶過壽的八仙。南側照壁上嵌有「蓬萊仙境」四個一米見方的擘窠草書,雄奇絕倫,遒勁飛動。據考證,此四字是明代崇禎年間的遺物,書者何人,已不可考,有附會者稱,此為呂洞賓之仙筆。北側是為丹房,兩側各有數塊殘破的石碑。有兩塊值得一說,一為明代嘉靖年間「敕賜風雷隆一仙宮記」碑。一為有民國將軍馮玉祥題字、現代畫家關山月繪圖的畫碑。畫面為漢鍾離、呂洞賓交談,一童子趴在地上煮米飯(黃粱)。似為元代劇作家馬致遠《邯鄲記》的劇情片段。
早春天氣,柳芽初萌。過荷花池、八角亭,進入「神仙洞府」。越過鍾離殿、呂祖殿,到達盧生祠,才算真正進入夢鄉。整座「邯鄲古觀」係根據唐人沈既濟的傳奇《枕中記》所建。盧生祠旁就有一通「枕中記」碑。傳奇的梗概是,唐開元七年,得仙了道的呂洞賓,雲遊天下,在邯鄲客店遇到功名不舉、意志消沉的盧生。趁着客店主人蒸煮米飯(黃粱)的空當,呂翁、盧生開始長談。良久,呂翁見盧生神思困倦,便遞給他一個青瓷枕頭。盧生倚枕而臥,便入夢鄉。在夢中,盧生娶美妻,舉進士,興水利,建邊功,很快擢為陝州牧、京兆尹,繼而成為朝廷重臣。後因官場傾軋,被判入獄、遠貶邊陲。平反後,封燕國公。盧生年高八十,壽終正寢。臨死時,盧生一驚而醒,定神一看,依然寄身客店,主人蒸的米飯(黃粱)尚且未熟!盧生問:「這不是做夢吧?」呂翁對他說:「人生際遇也與做夢一般。」盧生幡然省悟,謝呂翁道:「通過此夢,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都明白了。這是先生在遏止我的慾念啊!我哪能不接受您的教誨呢!」
在古代文學史上,許多創作以此為藍本,比如元代馬致遠的雜劇《黃粱夢》,明代湯顯祖《臨川四夢》中的《邯鄲記》,清代蒲松齡《聊齋誌異》中的《續黃粱夢》,都是《枕中記》的翻版或改寫。這則傳奇影響甚至遠播海外,在日本中小學的課本中,也有「黃粱夢」的故事。一些日本民間藝人還將《邯鄲記》搬上舞台。在呂仙祠的碑文上,就有來自大垣、大分等地日本友人的多塊題刻。
進入盧生祠,正面有一尊盧生睡像,青石雕就,頭西足東,頭枕右手,弓身而臥,睡意正酣。牆壁上繪有《黃粱美夢》大型壁畫,係據《枕中記》圖現盧生的甜美夢境。大門上有楹聯:「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俱是古人。」實話實說,富有哲理,據說已被列為我國名聯。
千百年來,「枕中記」這個故事不僅成就了「黃粱夢」這個地名,也成就了「黃粱夢」這個詞語。許多文人雅士為此留下了千古名作。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經多處提及「黃粱」:「邯鄲四十餘年夢,相對黃粱欲熟時。」(《與耿天騭會話》)「萬事黃粱欲熟時,世間談笑漫追隨。」(《萬事》)「鄰壁黃粱炊未熟,喚回殘夢有鳴騶。」(《同陳和叔游北山》)不僅說明這一傳奇之馳名,也說明這一古跡之悠久。盧生祠東側的碑廊,有許多古今詩碑。清康熙朝刑部尚書魏象樞《擬過邯鄲訪盧生未果》的碑刻,是四首絕句構成的組詩,被視為鎮祠之寶。每首均以「醒」、「成」、「生」為韻,迴環往復,妙趣橫生,前兩首為:「人生如夢幾時醒?惟有盧生做得成。我欲夢中還說夢,不知何處訪盧生!邯鄲無夢亦無醒,大抵都因飯未成。也羨黃梁分一箸,卻疑火短米還生。」碑廊裡有今人康秉彝的一闋《青玉案》,緊扣了黃粱夢的主題間有勸喻在焉:「盧生一夢邯鄲路,上金榜,登衙署,錦繡官服持玉笏。畫樓廊院,美妻嬌子,享盡榮福祿。花凋夢破睜雙目,尚是黃粱釜中煮。莫吹盧生空喜度,孫山名外,萬千儒士,吟盡窮途苦。」
巧合的是,碑廊有一位題詩者,身世與盧生十分相似。此人名陳潢,字天一,錢塘(今杭州)人。陳潢年輕時攻讀農田水利書籍,並到寧夏、河套等地實地考察,精研治河之學。他與盧生一樣,渴望建功立業惜無門徑。一日,陳潢路經邯鄲,在盧生祠前,恨天地之不公,嘆人生之不遇,甚至希望像盧生一樣做一次黃粱美夢也心滿意足,於是題詩道:「富貴榮華五十秋,縱然一夢也風流。而今落拓邯鄲道,願與先生借枕頭。」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河道總督靳輔過邯鄲看到陳潢的題壁詩,「見而異焉,蹤跡得之,引為幕客,甚相得。」陳潢為完善治河計劃,跋山涉水,一一審度。「凡輔所建白,多自潢發之。」陳潢十年辛勞,治河有功,康熙皇帝只賞了他一個僉事道銜。此後,為治理黃淮水患,陳潢提出了「徹首徹尾」的治理方案,卻被人以「屯田擾民」參劾而撤職,不久病死北京。(《清史稿》列傳66)從陳潢的遭遇,吟讀金代文學家元好問的題壁詩:「死去生來不一身,定知誰妄復誰真?邯鄲今日題詩者,猶是黃粱夢裡人。」(《題盧生廟》)心中一陣淒涼。
盧生祠東側是為中國名夢館。門前一塊大青石,是為「前言」,其中有云,「黃粱夢呂仙祠」「增設中國名夢館」,意在「依托高層次文化資源進行旅遊開發」。中國名夢館展出33個名夢,分為名人夢、帝王夢、愛情夢、發財夢和「玉茗堂四夢」等專題,以精美的壁畫和通俗的文字向遊客展示多樣的「中國夢」。門前楹聯為:「情感三靈一枕榮枯參哲理,夢呈萬象百年悲喜鑒人生。」
名夢館內光線不足,為保存資料,只好打開相機閃光燈。進入「夢境洞天」,首先看到兩側是「黃粱美夢」與「如意夢神」。往裡走,映入眼簾的是中國最早的夢--「黃帝夢遊華胥國」與中國最長的夢--「紅樓夢」。名人夢有莊周夢蝶、孔子夢周公等。帝王夢有秦始皇夢鬥海神、唐明皇夢遊廣寒宮等。
中國名夢館佔用空間最大的當屬明代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也叫《臨川四夢》)除《邯鄲記》之外的三夢,即《紫釵記》、《牡丹亭》(也叫《還魂記》)和《南柯記》。有人對《玉茗堂四夢》如此評價,「《紫釵記》,俠也;《牡丹亭》,情(鬼)也;《南柯記》,佛也;《邯鄲記》,仙也。」
從進入夢鄉,到走出夢境,已是中午時分,匆匆醒別黃粱夢,開始下一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