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4年9月8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當前「時空條件下」 人大決定是最合適的方案


──人大常委會決定系列解讀之六

黎子珍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香港青年聯會會董會就職典禮上的演講指出,套用一句哲學語言,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方案是在當前的「時空條件下」最合適的方案。的確,從哲學上看,任何一項事物總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存在。這就要求我們看待人大決定,需要有一個時空觀念。在當前的「時空條件下」,正如張曉明指出的那樣,這次人大決定有兩個「意味着」:一是意味着在香港回歸祖國剛滿20周年的時候普選可望變成現實;二是意味着普選的時間概念可望定格在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中期還不到的時候。所以,張曉明指出,單從時間角度來說,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決定就是一個堪稱積極的決定,是一件大好事!

所謂哲學,通常來說,就是為人類提供認識世界包括認識社會的方法的一門科學。因此,有人將哲學稱之為「是一門給人智慧、使人聰明的學問」。從哲學上看,時間和空間是物質運動的存在形式,任何一項事物總要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存在,都處在歷史發展過程的一定階段。這就要求了解和認識人大決定,需要有時空觀念。我們討論本港的普選問題,必須有世界歷史和香港歷史的時空觀念,才能追本溯源,認清問題。

從世界和香港歷史的時間角度看問題

從世界歷史的時間角度看,西方民主制度是經歷了幾百年的發展才達到今日這樣的水準的。19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的英國大憲章運動就提出實現選舉區平等,但直到1970年才實行18歲以上的男女公民平等地享有選舉權,可見英國單是普及選舉權就經歷了一個半世紀之久。法國是資產階級革命最徹底的國家,但從1789年法國大革命頒布《人權宣言》,直到1974年才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18歲以上的男女平等地享有選舉權,法國普及選舉權經歷了185年。美國儘管在1787年頒布憲法時就規定了公民的選舉權,但直到1971年才實現了普選權,美國普及選舉權經歷了184年。

從香港歷史的時間角度看,香港在150多年的殖民統治時代,歷屆港督由倫敦欽點,港人根本沒有選舉政府首長和組織政府的民主權利。在長期殖民統治期間,香港是「英人治港」,華人被嚴格排拒於決策層之外。直到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時,當時的立法局議員仍然由官守議員和委任議員組成,沒有任何民主可言。上世紀80年代初,中央在擬定對港基本方針時,就提出在香港建立民主制度。必須明確的是,本港的普選並非源自中英聯合聲明,該聲明中只是提到「行政長官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這也說明行政長官和立法會普選並非中英兩國就香港問題談判的產物。

真正明確香港普選之路的是基本法

在香港實行普選,是中央政府首先提出,並在基本法中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最終達至由普選產生的目標。回歸後,中央採取務實舉措,穩步推進香港民主發展。200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基本法的有關解釋,明確了香港政制發展的法律程序,香港民主循序漸進向前發展邁向普選的法律路徑更加明晰。2007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決定,更加明確了香港普選的時間表。2004年和2007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政制發展的兩次決定,確保了香港政制發展在基本法軌道上進行,維護了香港大局穩定,為落實普選創造了必要條件。

人大決定堪稱大好事

張曉明指出,這次人大決定進一步敲定了香港2017年可以實行行政長官普選的時間表,它意味着在香港回歸祖國剛滿20周年的時候,普選這一在港督管治香港的一百多年時間裡難以想像的願景就可望變成現實;意味着在香港基本法裡用「最終達至」一詞描述的不確定的時間概念,可望定格在一個明確的時間節點上,也就是在保持香港資本主義制度「50年不變」的中期還不到的時候,香港市民就可以一人一票選特首。所以,張曉明強調,單從時間角度來說,全國人大常委會的這一決定就是一個堪稱積極的決定。如果不受任何先入為主的言論影響的話,正本清源地講,這是一件大好事。

人大決定是當前時空條件下最合適的方案。正如張曉明指出,人大決定是中央政府在廣泛聽取香港各界人士意見的基礎上,經過認真研究、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後審慎提出來的,是按照法定程序確定的,是一個合情、合理、合法的方案。它不是一個權宜之計,而是一個「精品」。它也是一個「靚女」,頂多是之前「鎖在深閨人未識」而已。

170名常委全部投贊成票帶出的信息

人大決定是當前時空條件下最合適的方案,還有一個事實可以證明,即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有關決定的表決情況。據張曉明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共有172人,他們當中有長期擔任中央有關部門和各省市自治區領導職務的負責同志,有眾多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還有多位院士、科學家,他們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廣闊的國際視野、高水準的參政議政能力,在表決關於香港行政長官普選問題的決定草案時,出席會議的170名常委無一例外地全部投了贊成票。這個現象說明了甚麼呢?張曉明指出,這說明常委們都看清了香港現在面臨的政改問題的實質,都理解香港社會對普選的熱切期望,都認同為香港的普選制度立好規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這個投票結果不僅代表一種民意、一種決心、一種意志,而且代表人大決定是當前時空條件下最合適的方案,因此才獲得出席會議的170名常委全部投下贊成票。

相關新聞
提名委員會組成的「廣泛代表性」原則符合基本法 (2014-09-08) (圖)
廿四味:戴耀廷推學生去死 (2014-09-08)
當前「時空條件下」 人大決定是最合適的方案 (2014-09-08)
從「一個適合、三個有利於」看人大決定 (2014-09-08)
人大決定啟動香港政改關鍵一步 (2014-09-08)
學聯罷課實為「佔中」動員 (2014-09-08)
「佔中」已慘敗 幡然快悔悟 (2014-09-08)
學聯只務「政」業 不務正業 (2014-09-08)
人大決定開啟普選大門 把握機遇促港新發展 (2014-09-06)
揚清激濁:人大決定對香港民主具重大意義 (2014-09-06)
人大決定全票通過傳遞強烈信號 (2014-09-06)
「學民」煽動罷課 背後有黑手 (2014-09-06)
結束對抗 開拓未來 (2014-09-06)
換位思考更知人大決定是精品 檢視心態看國家發展道路模式 (2014-09-05)
中央是最堅定和最大的「民主派」 (2014-09-05) (圖)
公民黨是煽動罷課的幕後黑手 (2014-09-05)
廿四味:戴認輸 余失望 激進反對派人心惶惶 (2014-09-05)
人大決定是香港民主進程重要里程碑 (2014-09-05)
廣大市民才是普選的最終「持份者」 (2014-09-05)
基本法規定的「普選」準確法律涵義 (2014-09-0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