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晨 風
北京人的等級觀念根深蒂固,即使離開了勢利的職場,依然如此。
人人期待純潔的友情,可交際場上總是三六九等。一個眼神,一個身姿,你都會讀出尊重或是輕蔑。在看似無任何利害關係的朋友圈中,也每每有等級的刀光劍影。人們會按照職位、收入、身體狀況、習俗、出身、經濟條件、父母關愛程度等等外在因素,在圈中確定自己的位置。
去朋友家聚會,人們會按等級高低依次出場。最先出場的那位,肯定是最不重要的。她早早來到主人家,手提剛買的新鮮菜,勤快地進了廚房,為忙亂的女主人幫廚。如果吃餃子,和麵、擇菜等等技術活兒,自然是最厚道的幾位來幹。等香香的肉餡拌好,軟軟的麵團放到桌上,更多朋友便依次出場。個個打扮得花枝招展、衣冠楚楚,手裡提着時新水果。這是最溫馨的時刻,友人們一同包起餃子,親熱地拉起家常。是局級還是工人此刻都不重要,大家都睡過一條炕。
熱騰騰的飯菜剛端上桌,最重要的那位才出場。她盛裝而來,驚艷全場。坐下就吃,侃侃而談。至於晚來的理由,每次都十分充分:堵車了、起晚了,接了一個重要電話等等,總之是個大忙人。重要人物從來不必在意他人的時間。對別人時間尊重與否,最能反映出等級觀念。
父母不可能對子女 「一碗水端平」,家庭中也有等級。有位男士排行老三,爹媽對其他孩子寵愛有加,對他卻呼來喝去。於是他在家中幹活兒最多,討好最少,不得不安於「第三等級」。即使父母去世之後,他依然習慣在家中不受重視。某天哥姐約他同去掃墓,約好上午九點半見面,結果哥姐中午11點才到,生讓他在太陽下曬了兩小時。我說:「你犧牲的可是黃金時間呀!」他毫無怨言地說:「我是誰呀?」很多人都經歷過 「大人物」不守時帶來的損失。
等級觀念也滲透在同學會中。每次聚會,買單的那位肯定位置最高,充當聯絡員的召集人卻是位置最低的。按說,有同學升到高位還不忘掉舊日同窗已難能可貴,其他同學理應積極配合。北京人不太習慣AA制,沒人買單的聚會,到場者總是寥寥可數。可有人主動買單,總還得召集人來聯絡。那位聯絡員必須熱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發短信,才能一一通知到位。可惜同學會中願做聯絡員的不多。
一位朋友講了個故事,最能反映北京人的等級觀念。她們班同學初中畢業後,各自開始人生的漫漫旅途。由於出身、運氣以及個人能力等的差異,幾十年後大家社會地位千差萬別。有的成為司局級、甚至副部級幹部,有的成為身家不菲的老闆,有的成為頗有成就的專業人員,有的呢,則默默無聞地當了一輩子工人。在職業生涯接近尾聲時,她們又相遇了。處於高位的同學惦念同窗情誼,便常組織同學聚會,由她買單,另一位熱心人當召集人。那段時間,這位同學一一打電話尋找失落的同學,把同學會發展壯大,經營得紅紅火火。無論是照顧父母、照顧孫輩的同學,都被她動員出了家門參加了聚會。
後來這位同學移民去了美國,召集人的角色便空缺下來。大家一致同意,要把同學會辦下去。為了彌補空缺,便選出一個班子解決問題。「班子」中有秘書長,秘書、宣傳、財務、通聯等幹事,組織架構相當健全。可問題出現了:誰都不願當召集人。有人嫌麻煩,更多人嫌打電話的角色級別太低。人們覺得坐家裡被人請的是「大爺」,去請人的是「孫子」。結果,儘管同學會班子職能齊全,聚會卻辦不起來了。總不能讓副部級同學花錢請客,還打幾十個電話一一通知吧?我笑着對朋友說:「其實,你們的同學會就缺一位召集人!」朋友說:「誰說不是,可是人人都想當上級,指揮別人去打電話!」
等級觀念也體現在話語權上。話語權最強的肯定是位置最高的。比如近年常開的聽證會,就是通知漲價會。上級決定了的事情告知一下芸芸眾生,已是很客氣了;倒退幾十年,胡同裡的草根兒,除了能決定自己晚上喝不喝二鍋頭之外,社會上什麼事兒也參與不了。
在朋友圈裡話最多的,肯定是等級最高的。有的圈子每次都是一兩位滔滔不絕,侃侃而談。獨佔話語權的,有的有錢,有的有權,有的有關係,有的有能力,有的就是能咋呼。無權無錢無關係無能力又嘴笨的,只能永遠當聽眾,沒人把說話的機會讓給他們。如果他們怯怯地試圖插上幾句,往往立即就被打斷。
有人甘心當聽眾,是為了擺脫孤獨;有人參加聚會,是為了從中撈到些好處。某次知青聚會,有人就通過當某機關人事處長的戰友,由又苦又累的公交車隊,調到舒舒服服的機關,體體面面給領導開車,還分了房子,沾到事業單位的一切好處。有人甘當聽眾,就為專門從聚會中找關係,給兒女找工作,找對象。如果能不在乎位置高低,能虛心下氣、放下身段去「淘」關係,總會從交際場中尋找到需要的資源。
北京人雖然愛端點兒架子,可為朋友辦事兒還是相當爽快,且多數時候啥回報都不圖。有位知名醫院的院長幾年中被同學們託了個遍。各位同學的父母、三親六戚,朋友的朋友,幾乎都去她那家醫院看過病,都託她掛過號。可是誰也沒機會請她吃一次飯,她沒有時間接受邀請。她為同學辦事兒,圖的就是自我實現的感覺。
從前,北京人總覺得外省人都是「下級」,自從得知某小縣城一位富姐在北京一買就是幾十套房子,立即覺得自己「窮酸」了。即使一個中央機關的司局長,一輩子也不過能分一套百多米的房子。不過,在北京人心中,像挖土豆一樣賺錢的人,不過是「土豪」罷了;能過得清清白白、逍遙自在的人,才是真正的「大爺」。有人說,最高等的,是無慾無求之人。■ 網上圖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