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旋
剛過去的中秋佳節,是莘莘學子新學期的首個假期,家長與學生都能暫時放下忙碌的工作和課業,一家人團聚共樂。每逢聚會,家長們最喜歡就是談談學校經,分享這間學校課程、師資怎樣,那間學校的派位情況又如何等等。特別是臨近提交小一入學派位表格的期間,眾家長猶如財經分析員上身,把每間學校資料、成交宗數(入學人數)、每股派息(過往中學派位情況)等進行專業分析,坊間的小學選校天書多如繁星。此外,家長到網上論壇熱烈討論,已成為生活一部分。家長每碰面常問「XX校網哪間學校好?」、「A學校還是B學校好?」大多心態就是怕投資錯誤,選錯股、入錯貨。
如果想做一個精明的父母,正如政府廣告勸市民勿做羊生羊太,投資前應先做足功課,選校也是一樣,雖然香港大部分學校都根據教育局的指引辦學,但總有其特色,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質素、學校環境、學習風氣、學校校風等各有不同,選校時真需要做足功課。
家長或許會問:名校是不是最好?大校好或細校好?正如財政司司長經常提醒市民,投資前必審慎評估各種潛在風險和自己的承受能力,量力而為,為孩子選擇小學,道理亦一樣。世上沒有一所最好、最完美的學校,卻有最合適的學校。各位一定會問:何謂最合適的學校?這問題沒有統一答案,因為每個孩子均獨一無二,性格、喜好各有不同。應該先了解孩子性格和需要,才能正確選擇最合適的學校。曾有家長既希望孩子有愉快童年,卻又報了一間以學術成績掛帥的「催谷學校」,最後家長和孩子都跟不上,落得雙雙看精神科醫生的下場。
除考慮孩子的因素,家長的能力與期望亦非常重要。就算心儀學校有多吸引,若家長日常公事繁忙,卻心儀家長活動頻繁的學校,只怕力有不逮。有些家長認為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更為重要,不擔心學校功課量較少,就毋須選擇「催谷學校」了。雖說投資跟為孩子選學校有許多相似之處,對父母來說,能找到最合適孩子的學校,絕對比投資賺得錢財更可貴。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九月廿六日前記得把小一自行分配學位表格交回心儀的小學,祝各位心想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