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參加倫敦北部伊士靈頓華人協會舉辦的北歐郵輪旅遊,六十多人大部分來自香港。他們年輕時離鄉背井移民英國謀生,如今退休,才有機會享受晚年生活。大家幾日朝夕相處下來,互訴心聲,聽了不少動人的有趣故事。
王老太本是上海人,上世紀五十年代去香港,居住了二十多年,一句粵語也不會說。當時她住在有「小上海」之稱的北角,日常生活毫不困難;春秧街全是上海南貨店 ,不懂粵語,無問題。
英國華人社區是香港新界原居民的天下;王老太跟隨嫁給新界人的女兒移民英國,五六年間,竟學會了粵語。「在英國學懂英語是必然的,學懂粵語卻是意外之喜。」當年的生活圈子狹窄,碰頭所見盡是新界人。「在我心目中,粵語比英語更難掌握。」她說。
近十年英國華人社區已轉型,來自中國大陸的新移民逐漸取代香港新界人,王老太在唐人街經常碰到一口「吳濃軟語」的鄉里。她的粵語再無用武之地,王老太若有所失。
林先生也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來倫敦,在餐館打黑工。他憶述,有一次被警察攔截查身份證,他「驚到瀨尿」。後來因為厭倦了這種偷偷摸摸生活,「被迫」與一英婦結婚,取得合法居留權。提起這段婚姻,林先生一臉無奈,苦笑了。
最後林先生因「爛賭」,「鬼婆」走路;他正中下懷,反正他是為居留而結婚。年前返廣州娶得嬌妻,戒了賭。如今退休了,林先生帶着他的肥太太到處遊埠,很驕傲地將太太介紹給我們每一個團友認識。「我終於娶到中國女人做老婆。」他說。
郵輪每晚舉辦狂歡舞會,舞池中跳得最忘形的是五十多歲的鄧太太。她本是番書女,喜歡搖滾樂。當年嫁給守舊的新界佬後,嫁雞隨雞來到英國謀生,開餐館「做餐死,無氣唞」。去年丈夫病逝,她要「重新做人」,晚晚跳不停。沒有舞伴,自得其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