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文寫作的基本法是切題及內容豐富。網上圖片
寫作卷要拿高分有兩個基本要求:一、切題;二、內容豐富。如果離題,儘管內容如何豐富動人,行文如何妙筆生花,都是文不對題,答非所問,分數一定低;而如果內容空洞,言之無物,或者矯情造作,錯漏百出,也不會得到高分。今期集中討論切題與內容這兩點。
口渴竟給鑽石 答非所問
先說切題。
在沙漠中,有人口渴得要命,想向你買點水喝,你說:「給你一顆珍貴的鑽石。」這便是離題,答非所問。縱使鑽石如何珍貴,那個人要的是水,不是鑽石。他要水,你便給他水,這才切題。要切題,便要在動筆寫作前認真審題。先劃下題目中的關鍵字詞,理解題目要求,再依題目要求擬定內容大綱,然後開始寫作。寫作過程中時刻不可忘記題目要求,內容不可偏離題旨。即使你想到一些豐富有趣的事,但如果不能恰當回應題旨,也要忍痛割愛!
文憑試的寫作題目往往較複雜,因此,審題時也要花點工夫。請看以下例子:
「今天的經歷,令我體會到『經一塹,長一智』的道理。」
根據以上描述,試以「體會」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這題目須把握兩部分:一是「體會」。考生答題時,內容須以此陳述句為中心。但是,如果考生只抓住此標題大做文章,說如何如何的「體會」是不足夠的,甚至會出現偏題或離題的情況。因為,尚需顧及另一部分,這便是前面的引句﹕「今天的經歷,令我體會到『經一塹,長一智』的道理。」此句預設了一個情境。考生如果沒有顧及這個預設情境,而只就「體會」這個標題自由發揮,便不恰當了。
生吞成語不夠 還須消化
接着說內容。
如何才能使文章的內容豐富呢?這說起來簡單,但實行起來並不容易。說簡單,因為,如果我們平時多觀察,多留意身邊的事物,或者多閱讀書籍報刊,豐富我們的經驗與知識,則無論遇到甚麼寫作題目,都能得心應手,順手拈來皆可成篇,隨時拋書包也輕易得很。說難,是因為知識與經驗是需要日積月累的,不能一蹴即就,或臨急抱佛腳。
有些考生會在臨考試前生吞活剝地背誦一些成語故事、名人諺語等。以為在考寫作時把這些東西通通寫下去,便會得到好成績。這是一種誤解。運用成語或諺語,首先要了解這些東西的內容,要有純熟的掌握,才可準確的使用。如果一知半解便胡亂濫用,閱卷老師一看便知,對答卷的印象當然不好,考卷成績也會差。
另外,有一些考生喜歡標奇立異,或以為要「語不驚人死不休」,專寫一些生僻冷門、但自己又一知半解的東西,這往往得不償失。例如有考生對一些專有名詞望文生義,便胡亂拋書包,以為高明得很,但其實卻是錯漏百出,貽笑大方。其實,寫作內容最重要是真實生動,平易近人,富感染力。要寫便應該寫自己最熟悉的東西。因為熟悉,定能寫得仔細真實,因而也會生動富感染力。寫自己熟悉的東西,也不會出現錯漏百出的弊病。
一篇好文章應該是內容、形式俱佳。形式是指文辭表達,結構鋪排方面的;而上面所提及的切題及內容則屬於處理內容方面的。內容分佔了寫作卷最多的分數,如果這方面處理不好,往往會不及格,所以各位考生要特別注意。■陳仁啟 中文科老師
作者簡介:15年任教中學中文科經驗,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教育研究部副主任,教育局教育人員專業操守議會資助中學代表,著有《近世中國思想史試說》等書。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