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場上的馬車。 作者提供圖片
陶 然
來到維也納的「英雄廣場」,六月的驕陽直射,熱得冒汗,好多人躲到陰涼處歇息。我雖然也汗流滿面,架着太陽眼鏡,還是要走到無遮蓋的廣場中間地帶,專程去看立在那裡的騎着戰馬的軍事領袖的雕像,一個是歐根親王,一個是卡爾大公。其實我並不熟悉他們,倒是希特勒大名如雷貫耳,1938年,他就在這裡宣告德國與奧地利合併。
歐根親王(1663年10月18日-1736年4月24日)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偉大將領之一,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他與英國的約翰.邱吉爾、法國的維拉爾元帥,並列為歐洲18世紀前期最優秀的天才將領。法國伏爾泰這樣評價歐根親王:「那個時代最完美的軍人,擁有一位偉大將領所應有的一切優良素質,是戰時英雄、和平中的偉人。」而卡爾大公(1771年9月5日-1847年4月30日)是奧地利元帥,軍事理論家,1809年5月21日-22日,在阿斯珀恩和埃斯靈,經過激烈會戰,讓拿破崙第一次遭到挫敗。這兩位奧地利人引為自豪的英雄,威風凜凜的雕像,自然成為公眾仰望的對象。這時遊人並不多,少數背着相機的男女,一看就知道是外來遊客。本來我以為是拿破崙雕像,但回心一想,沒有理由呀,這裡是維也納,仔細一看,果然不是。
圍着廣場的馬路上,不時有兩匹高頭大馬拉着的馬車噠噠馳過,戴禮帽、架着墨鏡的馭手持鞭高高坐在座位上,顧盼自豪,後面是兩排座位對坐,遊客歡笑着一路指點周邊景色。我既無心去乘坐,也就沒有去問兜一圈的價錢了。
這英雄廣場是如今成了奧地利總統官邸「荷夫堡」(Hofburg)的周邊,它見證了奧國興衰史。從13世紀這裡便是奧地利皇帝宮殿與奧國行政中心,遜布倫宮(Schloos Schonbrunn)是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宮,到了冬天,他們就會遷到荷夫堡過冬。單憑外觀,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其面積之廣,規模之大,我沒有機會入內參觀,但光是它可容納2600房間,便可想而知其規模了。從外觀上看,整座建築物體現各種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如巴洛克、哥德、文藝復興等,他們告訴我說,這是因為從13世紀到19世紀初期,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在位時,都會在荷夫堡加添屬於自己的建築,這就使得今日的荷夫堡變成百家融於一身的面貌。
我走過去的時候,望見有許多歐美國旗斜插在那裡,在風中輕揚。大概是甚麼會議在召開吧?無人可問去證實,只好如此胡想了。
荷夫堡旁邊是「城堡花園」(Burggarten),裡面有最著名的莫札特紀念像(Mozart Denkmat),它落成於1896年月21日,原本放在阿爾貝提納廣場上,1953年移至這裡。這座大理石莫札特雕像正對着環城大街,我看到在它前面是用花卉精心拼成的高音符號,紀念碑前是一片花卉與草坪,莫札特雕像下的基座,是莫札特歌劇代表作《唐璜》的一個場景。
我記得走過街道的時候,忽看到街邊餐廳豎着的黑板上,用粉筆以中文寫着:「韓國餐廳」,旁邊寫着我不懂的韓文,我猜想大約也是這個意思吧?在維也納看到中文,那種感覺,就不知有多親切了!只是有點奇怪,又不是中餐館,為何會用中文招徠呢?想來,大概是來光顧的顧客也不乏華人吧?
還有就是同性戀商店公開招搖,大概同性戀合法化,就像我們上餐館那樣平常,不值得如何大驚小怪了。
看完英雄廣場,意猶未盡,又怎麼可以不去「遜布倫皇宮及御花園」(Schonbrunn Palace and Garden),維也納最負盛名的旅遊點呢?這個巴洛克藝術建築群,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家族的皇宮。放眼一看,這個以金黃色為基調的宮殿建築,讓人想起巴黎的凡爾賽宮。事實上,它也的確以凡爾賽宮為藍本建起的。據說,設計時,它的規模和豪華程度,與凡爾賽宮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只是後來財力所限,不能完成。現在共有1441間房間,其中45間對外開放。它是哈布斯堡家族避暑及狩獵用的夏宮。
我們看到在宮門前停着一輛馬車,兩匹白馬活生生,但周圍沒有乘客,我甚至懷疑是在那裡展覽。但那活馬又怎麼說?
皇宮背面的御花園,是一座典型的法國式園林,頂着大太陽當空,碩大的花壇兩邊,是修剪整齊的綠樹牆。仔細一看,樹牆內是44座希臘神話故事中的人物,無法一一辨認清楚。園林盡頭是一座「海神泉」(Neptunbrunnen),東邊便是不起眼的「美泉」,它的正對面是一片人造的羅馬廢墟(Romische Ruine)和一塊方尖碑。宮殿的最高點是凱旋門(Gloriette),海神泉的西側是動物園(Tierpark)和熱帶植物溫室(Palmenhaus)。
美泉宮之名來自神聖的羅馬帝國皇帝馬蒂亞斯(1612至1619在位),傳說他狩獵至凱特堡,飲用此處泉水,覺得清爽甘冽,所以就把此泉命名為「美泉」,從此,這一地區就名為「美泉」。它的側翼是劇院,大名鼎鼎的海頓和莫札特曾經在那裡演出。自2004年開始,美泉宮花園每年都會舉辦「美泉宮歐洲音樂會」,是維也納市政府繼金色大廳新年音樂會之後,傾力打造的又一世界樂壇音樂盛會。
風雲掠過,歌聲如潮依舊;我耳畔竟不期然地迴響起貝多芬的交響樂曲《英雄》來了。維也納,不愧是音樂之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