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片來源:作者供圖
資料一: 新聞摘要
樂施會於去年9月至10月期間委託機構進行調查,訪問353家食品公司,當中包括225家連鎖便利店,以及128家食品製造商與批發分銷商。結果顯示, 表示已採取盡用或減少剩食的措施的食品公司,當中66.3%仍會直接丟棄剩食。樂施會促請港府進一步承擔主導減少剩食的角色。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資料二:剩食問題處理建議
建議一:商店應自發提出回收計劃,減少剩食的出現。
建議二:政府應立法規定商店適當處理剩餘食物,否則對商店進行罰款及檢控。
建議三:市民應杯葛不環保的店舖。
■資料來源:綜合各大報刊
想一想
1. 指出及說明資料一所示的一個環境問題。
2. 根據資料一,解釋樂施會在這事件所擔當的不同角色。
3. 參考上述資料,評估資料二各項建議在回應題1所述問題的可行性和成效。
參考答案
1. 答題關鍵:題目要求「指出及說明......環境問題」,故考生宜在標題、圖片、文字等方面先綜合出與「環境」有關的「問題」所在,然後利用有關資料作為論據,以「反映了......」的字眼來「說明」問題。
參考答案如下:
.資料一反映了本港食品公司不恰當處理剩食的環保問題。
.資料一的樂施會調查發現,已採取盡用或減少剩食的措施的食品公司,當中有66.3%仍會直接丟棄剩食,反映目前食品公司減少剩食的政策及措施並未充分落實執行。
2. 答題關鍵:公開試不少題目皆會針對個別持份者,要求考生就其特點及職權,以辨別其「角色」。樂施會作為非政府組織,往往對相關議題具備較專業知識,但欠缺行政權力,故其角色一般為監察角色、諮議角色、教育角色、協助者或輔導者角色、動員角色等。
參考答案如下:
.監察角色:審視及監察不同機構(如食品公司)有否執行環保政策。
.教育角色:利用傳媒力量(如新聞報道),協助公眾加深對環境問題的了解。
.動員角色:動員公眾向政府或有關人士施壓以處理環境問題。
3. 答題關鍵:當一個題目問及一個措施的可行性時,意味要求考生分析現時的情況,以審視其是否已具備足夠的條件實行有關計劃;而成效則要求考生估算其效果,分析時可參考以下準則作評價之標準;同時,評價時務必扣緊「題1所述問題」。
可行性
評價準則:
.資源是否足夠。
.支持度是否足夠。
.是否易於執行、具彈性。
成效
評價準則:
.覆蓋範疇。
.力度是否足夠。
.長短期。
參考答案如下:
.建議一顧及到不同機構的差異,而且具彈性,故可行性高;但措施依賴業界自律,成效未必高。
.建議二以立法方式進行,具有強制性的效果,故此能有成效;不過措施會加重商業營運負擔,而且如何界定「適當處理剩餘食物」存在頗大爭議,立法時會遇到不少阻力,故不易施行。
.建議三要求市民杯葛不環保的商店,利用消費者力量意圖變相迫使商店環保,理念上能為商店帶來壓力。不過,措施的成效取決於市民對相關事件的認知度及公民意識,若市民不知該店是否環保,又或基於經濟原因(如該店價錢便宜)或選擇考慮(如附近只有該店),則未必響應活動,令成效存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