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風
有人說,在北京,沒有關係,你就什麼都不是!
此話雖有點兒誇張,可多少有些道理。有時候,關係就像一個幽靈,無處不在,不經意間,就決定了你的命運。赤手空拳打天下且成功了的人,真的是不多。
有次聚會,遇見幾位混得很不錯的老朋友。當我拚體力養活自己的時候,人家就已躋身勞心階層了。那時我特羨慕人家的本事。認為那些纖細白嫩的手,天生就應是高高在上養尊處優,而我那雙粗糙的手,天生就該在底層受苦受累。
讓我驚異的是,說起當年怎樣一路奮鬥上來,幾乎個個憑的是過硬的關係!曾被秘藏在心裡的關係網,現在講出來,頗有些時過境遷後炫耀的意思。人嘛,都會有些小小的虛榮。
有位朋友說,她由兵團轉去插隊的地區,一把手就是父親戰爭時期同甘共苦的老戰友,所以對她處處關照有加。她落戶不久就被安排上了大學,畢業之後分配在當地最好的單位。再之後,又被父親戰友安排回了北京。朋友說,她家下鄉的幾個孩子,從上大學到參加工作,都被父母在各地任職的老戰友一路悉心關照。所以文革後,都順利上了大學,轉回北京,進入上層社會。幾十年過去了,這個家庭的兄弟姐妹,都是有社會地位、有錢、有房的上層社會一員。家庭的第三代,也個個受過好的教育,成為新一代精英。前輩關係的輻射效應,讓家族興旺發達。在北京,幹部子弟以及知識分子子弟,除了繼承父母的文化背景,還繼承了上輩人的關係。
另一位朋友,也去了親戚當權的地方下鄉插隊。因這個家族在當地的權勢,她倍受呵護,甚至造反派塞進她檔案中關於出身的不利文件,都被小心地抽了出來。據我所知,文革中後期,都有人曾利用關係,小心清理過自己的檔案。那時候,很多單位造反派會把「反動出身」的文件塞進被整幹部子女的檔案,想讓人永世不得翻身。
當朋友們紛紛靠關係轉變命運的時候,因為沒有「關係」,我只能服從自生自滅的命運,苦中作樂。下鄉種地,進廠做工,除了因有點兒文化曾被大隊書記安排當過赤腳醫生外,日子多是又苦又累又看不到前途。上世紀八十年代,我檔案中關於父親有嚴重問題的文件,才被工廠人事幹部清理出來,那時候,我的父親早已經去世。
關係之外的路,畢竟還沒有絕跡。我雖繼承了父母打死不求人的遺傳,竟也咬牙一路挺了過來。憑一張自考學士學位證書,被一位素不相識的企業報總編邀請加盟。他的理由僅是,看我像下死力氣幹活兒的。這位總編生性木訥,辦報憑笨法子,手下調用的採編,沒一個跟他有任何「關係」,所以個個難纏。不過他心裡輕鬆,誰幹不好就叫去總編室狠罵一頓,不像關係戶的子女,簡直說不得碰不得。天真的總編希望,有下屬能把謀生當成事業。後來我又調了一個單位,依然沒靠關係,憑的僅是作品敲門。
當今社會,給「關係白丁」留下的縫隙,似乎更窄了。從就業到陞遷,「有沒有人」,命運截然不同。一個四流大學畢業的年輕人,只因有父母關係,就可能順當進入大型壟斷國企,舒舒服服享受體制內福利;清華、北大畢業的寒門子弟,若沒有關係,也可能連一本小雜誌的發行部都進不去。20年寒窗苦,不如父母有關係。有人統計過,在北京找個像樣的工作,90%以上靠的是關係。有人調查過,幾十年後同學見面,多數同學從事的行業都是父母當初安排的。
在單位也要拚關係。有位關係特硬的年輕人,一進某國營雜誌就當了執行主編,能指揮比她年長20歲的資深老同事。
有時連考研究生,也得憑關係。有位與高校有某種關係的相識說,早些年,他幫過一位想考研的年輕姑娘,因為有關係,只憑一句話,一兩萬塊錢,就把她的排名向前提了七位。姑娘早已順利上完研究生有了好工作。若是沒有這層關係呢,小姑娘再努力,即使想花兩萬塊錢,也找不着送禮的門兒,她此生就可能與讀研無緣了。有人說,可能只有高考,才是最公平的競爭。自主招生之後,有了軟條件,就說不好了。
關係分兩種,一種是「純天然」的。比如老戰友、老同學。這種關係的啟用,往往出自真誠的友情,比較純淨。有位女士的孩子學藝術史,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突然想到一位在藝術界任職的中學同學,雖然長久不曾聯繫,她還是試着打了個電話,那同學竟毫不猶豫地就答應了,理由就是老同學的忙要幫!且一餐答謝飯都不吃。
還有一種關係,是經營來的,純粹是互相利用。有人能火眼金睛地發現有用的關係,然後緊緊抓住不放。細心栽培,說不定什麼時候,這層關係就用上了。這樣的關係需要互惠:我給你的孩子解決了工作,你也要幫我一個忙。
如果沒有可以交換的,這層關係也就死亡了。高層幹部退休後多寂寞,就因那些想利用他權力的人都散了。有位朋友說,他們大學同學聚會,很多人都帶着紙條而來,因召集聚會的同學是高官。不管人家辦得了辦不了的事兒,條子總是要送上去的。總在飯桌上辦事,搞得同學聚會庸俗不堪,後來他索性不去了。
在遙遠的過去,沒有那麼多「關係」。上世紀六十年代前後,我的幾位表哥表姐們先後從閩南小城考入廈門大學、北京大學、人民大學,之後一生幹得風生水起,卻沒有任何背景能憑借。我姨母姨父都是貧民百姓,姨母不認字,不會說普通話,姨父早早去世。可這個家裡的孩子,幾乎個個爭氣。有人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北京大學還有不少貧苦出身的學生,現在寒門子女想進北大、清華,可要難多了。沒有關係,連像樣的小學都進不去,只能輸在起跑線上。
有時候再清高的人,也脫不開關係的困擾。有位素不求人的女士,早年憑硬件評上高級職稱。突然一天單位通知說,她檔案中的高級職稱報表失蹤了。沒有這個報表工資就會受影響。她只得找到評審單位,當年的負責人早就退休了。幸虧一位兵團好友正在上級單位任職,靠着她的權力,調動職稱部門找到當年的投票箱,才算補辦了職稱證明。事後,她感覺欠了朋友很大的情分,心中很是不安。她說,這年頭,真是想清高都不容易!正常的事情,非得用不正常的程序來辦。
慶幸的是,活到現在,我還能保存幾個毫無利害關係的朋友,我們常常相聚,只為享受快樂的友情,不為好辦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