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熱點專欄作者 James Saft
日本試圖以安倍經濟學戰勝人口狀況演變的影響,可能到最後是徒勞無果的。
日本已經陷入了2008年以來第四度經濟衰退,第三季經濟環比年率為下滑1.6%,對財政和經濟激勵舉措,輔加上放寬監管而調和成的安倍經濟學將足以解決問題的希望,因此而遭遇挫折。
儘管資產市場大漲,通脹雖然不盡人意但確實上升,但薪資卻沒跟上步伐,而4月上調消費稅也打亂了經濟勢頭。
現在的話題基本是老調重彈:不僅是日本央行採取更多激勵舉措,政府還有可能增加支出,推遲二次加稅計劃,以及提前選舉,讓首相安倍晉三有機會繼續掌權。
除了推遲原定於2015年10月二次加稅的計劃外,其他的討論都是在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迄今採取的舉措沒有效果。
「要是日本經濟就是不能再維持理想的通脹怎麼辦?要是這種預期可行的歷史時代已經結束了怎麼辦?」特別關注人口統計學的經濟學家Edward Hugh寫道。
「顯然,如果上調消費稅,帶來一定程度的消費物價通脹不是難事,如果不斷貶值貨幣也能達到同樣效果。但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是,上述方法需要不斷重複,並沒有一個準備好的可以啟動的根本性機制。」
支持安倍經濟學的理論是,日圓貶值,將能刺激投資,並在其他措施的幫助下結束通縮的思維模式,進而帶來自我維繫的復甦。這種復甦不僅能帶來通脹,而且能促進經濟增長使得日本債務負擔減輕。
然而Hugh認為,日本的問題特殊,具有人口減少迅速老齡化的特點,可能讓上述理論效果打折。
事實上,我們可能想要考慮大蕭條時期的經濟學家漢森(Alvin Hansen)的研究。他提出「長期停滯理論」,該理論最近被薩默斯擴展。漢森認為,企業要增加投資,需要看到強勁的獲利及市場增長前景,而不只是融資成本低。
家庭購買力縮 存投資風險
日本企業在考慮投資時就面臨這樣的處境。企業充分意識到,由於家庭購買力不斷縮水,不僅國內市場遠談不上穩健,而且日本本身也處於長期持續的人口縮減及人口情況帶動的消費轉型趨勢中。
雖然日圓貶值肯定會增加投資的吸引力-日本製造產品將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爭力,但這種情況無法永遠持續下去。所以,競爭性貨幣貶值才被叫做「以鄰為壑」策略(beggar-thy-neighbor),因為這是一個零和遊戲。
日本企業此前已經歷過匯市波動,也充分意識到這不是長久現象。與日本關係一般的巨大鄰國-中國只需要下定決心,就可以通過人民幣貶值將日圓/美元貶值完全抵消。
所以,日本未能實現可自我持續的復甦,也許算不上完全出人意料。
央行印鈔票易 人口增長難
這些情況下,不論貨幣還是財政政策的作用似乎都很有限。畢竟日本央行只能發行日圓,卻不能製造人口,尤其是能夠盡情消費的人口。
儘管日本央行最近擴大寬鬆的決定在內部僅以5-4的微弱優勢通過,但是央行和安倍晉三都很可能堅持己見。畢竟,該問題可能只是關乎規模,最終或許會找到足夠強勁的寬鬆舉措。
更確切而言,並不存在明確的替代方案。結構改革當然有所幫助,尤其是日本政府增進勞動力參與度的努力。不過這些辦法都需要時間。
日本擁有巨大的公共債務,所以恐怕沒有太多時間可等。總有一天人們會發現,日本沒法靠加稅來償債和促進增長。
可以預見,日本將迎來更多刺激、更多流動性和日圓進一步走軟。■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