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紐約期油價格走勢圖
英皇期貨營業部總裁葉佩蘭
由於美國原油產量受惠於頁岩氣業發展而一直創有紀錄以來新高,利比亞亦恢復石油出口,加上需求因全球經濟增長緩慢而減弱,紐約原油價格曾由6月最高每桶107美元大幅下跌至現時約74美元水平,5個月跌幅近30%。但亦由於油價一直偏低,不但開始再度刺激原油需求,亦令各產油國減產壓力日益增加,預料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於11月底應會落實減產。再加上屆時臨近消費旺季,應能令油價大幅反彈。
基本因素分析:經濟數據好轉 需求料將大幅反彈
某程度上受惠於油價持續偏低帶來的經濟刺激,近日各主要石油需求國經濟數據均有好轉,反映全球石油需求可能將會高過市場預期。上周五(11月14日)公布的美國數據仍然維持強勁,10月份零售銷售月率環比升0.3%並超市場預期,而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亦創2007年金融風暴前的新高,支持油價需求。
早前經濟數據較疲弱的主要石油需求地區,包括中國及歐元區,最近公布的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年率分別為7.3%及0.8%,兩者均略好過市場預期,早前市場可能對中歐經濟增長過分悲觀,而未來數個月石油需求很有可能將會好過預期。
再加上隨着冬季以及煉油廠維護季節結束,未來數個月一向都是石油需求旺季,全球石油需求應能較早前有明顯改善。截至11月7日當周,美國原油庫存大幅減少173.5萬桶,好過預期的增加75萬桶,因煉廠產能利用率上升1.7%至90.1%,亦顯示石油需求正開始季節性的回升。
OPEC及美國減產機會增 地緣風險仍存
而原油供應方面, 早前油價大幅下滑另一主要原因,為市場曾預期11月底的OPEC會議不會落實減產,因部分國家不願意為提升油價而失去市場份額。但由於大部分OPEC成員國均十分倚賴石油收入,現時國際油價持續偏低,對各成員國經濟帶來的壓力日益增加,近日開始有多個國家包括利比亞、委內瑞拉及厄瓜多爾已表明提議減產以控制油價,而另一主產國卡塔爾亦希望在11月底將原油日產量由10月底的65萬桶降至50萬桶。利比亞、沙特、俄羅斯、伊朗等OPEC成員國的石油部長最近亦加緊於11月底OPEC國會議前的訪問,證明現時低油價已無法令產油國安心,最終達成減產協議的可能性偏高,而此舉亦將會令油市供應過剩的狀況得以大大改善。
雖然截至11月7日當周,美國原油日產量仍再創1983年以來有記錄的新高並達906萬桶,但其實現時美國頁岩油開採成本仍然偏高,平均達每桶65美元。以現時油價以言,原油產量增長應不能持續。如油價仍然偏低,美國頁岩油亦會有減產壓力。
另外,由於俄羅斯、中東及利比亞等產油國的地緣風險仍然存在,只不過現時市場焦點仍然在石油供應過剩的問題上。一旦於未來數個月再爆發衝突,亦有可能成為油價反彈的動力。
技術走勢分析
紐約期油價格於上星期五(11月14日)跌穿73.25美元的4年低位後跌勢有所放緩,現時仍然在該低位整固,於該價位及70美元應有良好支持,建議投資者可於74美元買入紐約期油,目標價於90美元,止蝕位於7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