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白洪海認為,港校北上進行知識轉移仍有不少障礙。記者李望賢 攝
高交會深開幕 理大城大科大攜最新項目亮相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李薇 深圳報道)第十六屆高交會(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日前在深圳開幕,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攜同多個最新科研項目亮相。多位負責人表示,港校北上參與申請官方科研基金成績顯著,但在技術轉移方面,多年來卻仍面臨重重阻礙,成功轉移項目不到一成。
高交會是中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類展會,稱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由國家商務部、科學技術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農業部、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舉辦,深圳市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深圳會展中心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承辦。今屆高交會的主題為「堅持創新驅動,加快綠色發展」。
知名高校合作 爭取國家資助
香港各大高校近年紛紛北上內地開拓產學研市場,大學開設分支機構進行教育及學術交流,同時也與當地政府部門合作進行一些科研項目。以香港理大為例,目前學校分別與浙江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大學、同濟大學等內地知名高校建立教育合作項目。而深圳亦是港校於內地其中一個重要據點,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港科大等都分別設立了產學研基地或研究院。
藉在深圳的研究單位,港校於內地申請科研項目獲顯著成效。其中港理大產學研基地自2010年投入服務至今,已設有健康科學、低碳環保兩大創新研發平台以及13個研發中心。基地總裁白洪海透露,該校已成功爭取到國家各種科研基金達約1億元,其中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獲得資助最多,達到200多項。港城大深圳研究院助理院長陳俊鐸則介紹指,近年來已獲內地政府及私人機構超過1.2億元科研經費資助,發展超過200多項科研課題,其中今年便獲得深圳市政府支持組建「海洋生物多樣性可持續利用」、「超級電容與電池混合動力汽車能源管理」兩所深圳市重點實驗室。
科研獲利不易 企業望而卻步
不過相比起來,代表技術轉移的「產」方面目前仍難以達到預期效果。白洪海指出,大學科研項目具有周期長、投入大、產出慢的特點,追求商業利潤最大化的企業一般較不願投資大學研發的高科技產品,「內地企業希望科研產品可以盡快上流水線,但大學研發的只是初期產品,還需經過中間測試等環節方可投入流水線。」
白洪海表示,理大準備推向企業的技術轉移項目超過200項,但是真正進行技術轉化的很少,「內地企業更願意聘請大學的教授做諮詢顧問,對已有的產品生產環節進行指導。」
港城大高級技術轉移主任李鶴鳴也指出,港企接觸歐美市場較多,對科技投入更加重視,而內地中小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十分謹慎,因此進行技術轉移難有進展。不過他透露,像中興、華為、騰訊等發展迅速的大型企業,開始願意對高校的基礎研究成果進行二次開發,目前該校已與華為在洽談合作,相信能有所突破。
此外,人民幣管制、科研儀器入境受到限制,加上在項目管理制度、專利保護法律等方面的差異,也是港校在內地研究面臨的障礙。白洪海補充說,內地教授本身在大學供職已有固定薪水,因此科研項目無需再支付薪酬;而港校在內地的科研以項目養人,最大開支是人員薪水,與內地恰恰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