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羅陸慧英 。李穎宜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穎宜)本港的資訊科技與網絡普及程度全球領先,但最新的國際性研究卻顯示,本地年輕學生的「電腦與資訊素養」,即用電腦搜尋、整理、交流、整合資料的能力偏低。五級水平中,近四成中二生只獲最低兩級的「不合格」成績。整體分數不但遠較韓國、澳州及歐洲多個已發展國家及地區為低,甚至及不上經濟體系不太發達的東歐地區。負責為港生作測試的香港大學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指,因是次研究的港生參與率較低,不宜作正式國際排名,但分數偏低已反映香港學界未能善用電腦有效提升學生能力,電子學習較落後,呼籲學界不要只注重學生用電腦的「次數」,而應提升其「質量」。
38%港中二生表現「不合格」
全港118間中學去年隨機抽樣逾2,000名中二生參與第一屆「國際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研究(ICILS)」,透過兩類型評估題目,測試他們用模擬網上平台進行資料搜尋、選取、資訊轉換、整合等「電腦與資訊素養」水平。負責測試的港大教育應用資訊科技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羅陸慧英指,港生平均獲509分,整體表現低於國際水平,以從高至低的四、三、二、一及低於一級計,只有26%達三級或以上,有38%只得一級或以下,情況令人憂慮。
是次ICILS共有21個教育系統參與,只有香港及韓國來自亞洲,雖然香港因參與率較低未獲得正式排名,依分數計卻遠比韓國(536分)、澳洲及歐洲經濟發達國家及地區為低,甚至及不上斯洛伐克、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等經濟不太發達的東歐國家及地區。研究又顯示,港生在較高層次的資訊製作和交流範疇的表現較差,比國際平均顯著要低。
研究又發現,只有半數港生在一個月內曾使用電腦完成學習工作紙或練習,而學界對電子學習重視程度亦低,也欠缺相關學習資源。
課堂用IT 重量不重質
羅陸慧英指,港生基本資訊科技能力包括上網、傳送電郵等不俗,但卻欠缺較高階的資訊素養,學界對此未有重視。
她強調,關鍵不在於課堂上使用資訊科技的「次數」,而是如何為學生設計、提供自主和探究式協作學習的機會,以提升資訊素養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