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此書韻味無窮,值得一看。作者提供
黃仲鳴
寫完《象棋與圍棋》,道經村口,忽見一屋前小園,有人在楚河漢界交鋒焉。上前一觀,不禁大奇,對局者乃一少年與一老漢也。少年嚼着香口膠,一派悠然神色,老漢滿頭白色亂髮,神態緊張,口中唸唸有詞,舉棋莫定。旁觀三五子,有曰:「冇得救矣!」
我一觀也搖頭,「死梗!」
少年哈哈大笑,道:「阿伯,我都話你唔係我手腳啦!」
一面傲然,老漢推枰而起,懊喪滿臉。我按捺不住,說:「細路,我們來下一局如何?」
少年抬頭一望,道:「大叔,平手十元一局。」冇問題!我坐下擺棋。哈哈!戰了幾個回合,我便佔上風,篤定十元落袋矣!再戰一回合,少年頹然認輸,掏腰包,我昂然接過。少年要再戰,拒絕,說:「你棋藝已不錯矣,但一山還有一山高,我在你這年紀,也勝過你也。」
言罷,登山回家去。
時已黃昏,山徑寒風凜冽,腦中忽地浮出日前看過一個故事。日本棋聖、華人圍棋高手吳清源在十二歲時,於北京中央公園跟一個五六段的日本棋手對弈。小清源每下一子,就離開陣地,跑到草坪和一班小童玩耍去了;當對手苦苦思索了十多分鐘,安放好棋子時,小清源連走帶跳回到陣前,不假思索又下了一子。十二歲、「連走帶跳」、「不假思索」,這不是天才是甚麼?
無論下圍棋、下象棋,技藝超卓的人都要靠天分。胡榮華十六歲成了全國象棋之王,靠的是甚麼?金庸嗜棋,梁羽生好象棋,勤練苦研有加,以他們的才智,為何不能成棋王?
村中少年雖有天分,但沒有吳清源的「童真」。要殺他的氣焰!
吳清源這故事,是在朱少璋送我一書《梅花帳》中看到的。《梅花帳》並非《梅花譜》。談棋只有這篇〈黑白太分明〉。下圍棋黑白確不相容,你吃我一小片,我吃你一大片。下象棋,更是炮轟馬躍,車衝兵進,直取帥將。好慘烈。
朱少璋的《梅花帳》,發表在我主編的《百家》雜誌上。所謂「梅花帳」,是「梅花紙帳」,「是以紙和小量薄布鋪搭而成的床具。紙帳內可以清坐可以掛衣可以貯書看書可以插花賞花可以薰香可以做夢,梅花帳裡天地小,只能獨處,也只能獨宿,容不下二人世界。」所以少璋沒說帳裡可以下棋。其實也可以獨下的,多少個歲月,我便在「梅花帳」裡看《梅花譜》,擺佈楚河漢界兩軍。
《梅花帳》一文,只是這書的楔子,內分兩大輯:「畫餅錄」和「推枰錄」。〈黑白太分明〉見「推枰錄」。(不知少璋懂得下甚麼棋?)
「畫餅錄」其實最可觀,老婆餅冷麵鹿茸人參木耳茶XO醬鵝肝鹹魚鳳爪魚丸臘腸都在他筆下成了可口的文化散餐。沒有學識,沒有那一手文白交雜的文體,絕對寫不出那麼好看的文字,何況還有插圖這道配菜。
城中設有沒獎金的榮譽大獎,我曾力舉少璋得散文大獎。那時還不認識其人,只覺他的文字實在出眾,韻味無窮,其意在焉,勝過一眾西化俗子多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