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作者提供圖片
潘國森
近日又有《神鵰俠侶》電視劇火熱上演,有指女主角陳妍希小姐是史上最「卡通」的小龍女,甚至有人認為擔任小龍女替身的特技演員比女主角還要漂亮!平心而論,陳小姐算是中人之姿以上,只不過氣質不配,小龍女的特徵是冷艷,越冷越好。今回想起《神鵰俠侶》卻是為了書中散場的一幕,有幾個妄人聽過「華山論劍」的江湖韻事,跑到華山之巔比試,卻是武藝平庸,結果給楊過發嘯聲趕走。不得不佩服「小查詩人」對世事人情觀察入微。
事緣在「臉書」得悉有網民要編一部粵語字典,卻將字典與詞典混淆不清。有網友問字典與詞典是否不同,「字典」的主事人說二者的分別很模糊。「我老人家」在江湖上以「好管閒事、評論是非」見稱,便忍不住搭嘴反問:「若相同何需兩名?」以及:「因何不問『字』與『詞』是否不同?」
中國傳統字典以字為單位,如《康熙字典》,又或者當代中國語言學大師王力教授領導編纂的《王力古代漢語字典》都收字而不收詞。當一字有多義的時候,才會舉些詞例以說明。當然近代有個別字典兼收常用詞,都只能算例外,並非正法。詞典(辭典)主要收詞,個別還解釋字。例如《辭源》、《辭海》等傳統工具書。還有一些詞典純粹收詞不解字,例如《成語詞典》之類,甚麼一丘之貉、一言九鼎、一曝十寒等放在「一字」的條目之下,但是不會再耗費筆墨去講這個「一」字何解,編纂者假設讀者已懂。
然後再講字與詞的分別。
簡而言之,詞必由字組成,但字可以是詞,也可以不成詞。按現代分類,漢語詞可以分為「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再說得簡單一點,就是一字詞、兩字詞、三字詞等等。廣府話繼承較多古漢語的特徵,多用一字詞;普通話(屬北方方言,以北京話為藍本)則多用多字詞。例如我們講眼、耳、口、鼻,普通話則用眼睛、耳朵、嘴巴、鼻子。
哪些字不能構成「單音節詞」呢?例如小學生都懂的「孑孓」(粵音揭決),是蚊的幼蟲,在現代漢語必需兩字連用才成詞。當中「孑」可以獨立成「詞」,解作孤獨;「孓」就不能獨立生存了。《說文解字》釋「孑」為「無右臂」而沒有收錄「孓」。按此引伸「孓」的本義可以當為「無左臂」了。又如「乒乓」是象聲詞,單字亦不成詞,只不過有些時候會用一個「乒」字作為「乒乓」的簡稱。
我懷疑這個「字詞差別未分明」的怪現狀,有可能是當事人用了西方語言學的方法來糾繩漢語語言學的結果。英語只有dictionary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