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 偉
何俊仁提出在政改表決後辭職發動「變相公投」,引發了不分左中右的一片駡聲。民意普遍批評「辭職公投」違法違憲,對政改毫無意義,更是浪費公帑。連反對派政黨也對建議嗤之以鼻,指何俊仁是要為民主黨區選造勢而「出賣盟友」。最想不到的是,連民主黨內部也大力反對,主席劉慧卿更呼籲何俊仁「懸崖勒馬」,在何俊仁記者會當日只有單仲偕一人撐場,其他元老全部失蹤。民主黨最終會否決議支持何俊仁的「辭職公投」,仍是未知之數。
何俊仁要發動一場「辭職公投」,之後要補選由接班人贏回議席,至少要百多萬元選舉經費,這筆開支很大可能要民主黨「包底」,但現在劉慧卿已提早放風,民主黨未必會支持補選,即是說要何俊仁「貴客自理」,這說明「辭職公投」建議從來沒有在黨內獲得共識,但何俊仁卻要先斬後奏,向黨內領導層「逼宮」,當中玄機何在?
其實,這次「公投」背後反映的,是少壯派與元老派的權鬥,也是民主黨的兩條路線之爭,是否要改變已故司徒華等元老定立的「大中華民主派路線」,變成「激進本土路線」?何俊仁「辭職公投」建議曾經在黨內初步討論,並且得到少壯派支持,但黨內元老卻將議程押後,沒有即時表決,原因正是看穿其司馬昭之心。
「辭職公投」是少壯派一力推動,並且成功遊說何俊仁擔當爛頭卒。少壯派此舉有兩個目的:一是提早接班奪權,不單要掌控中常委,更要染指立法會議席;二是推動民主黨靠攏「激進本土路線」。所謂「變相公投」本質上就是將香港當作一個獨立政治實體,意圖突破香港基本法另搞一套,本身帶有「港獨」意味。所以,一直堅持「大中華民主派路線」的司徒華,當年一錘定音否決參與「五區公投」,正是識穿「公投」背後的「港獨」陷阱。
然而,隨着少壯派藉「雨傘革命」大舉進佔民主黨領導層,他們的思維與社民連、「人民力量」、「本土城邦派」等類同,都認同「激進本土路線」,對於民主黨多年來的「大中華民主派路線」不屑一顧,要將民主黨變成一個激進「本土派政黨」。他們更成功游說了「愈老愈糊塗」的何俊仁,最終出現了「辭職公投」這個自殘的建議。如果「公投」造出聲勢,少壯派全面掌權,民主黨勢將走上「本土港獨」之路。
但黨內大佬也知道「本土路線」是死路一條,民主黨的主要支持者都是「大中華民主派」,這是民主黨的「道統」,也是在反對派內最大優勢。拋掉了,民主黨還餘下甚麼?要與長毛、黃毓民、黃洋達鬥癲鬥激?不可能的,只會是死路一條。所以劉慧卿等大佬勸何俊仁「懸崖勒馬」,勒甚麼馬?就是「本土路線」的死馬。「辭職公投」是否成事,對香港政改沒有絲毫影響,倒是關係民主黨的存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