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燊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副會長 中國僑商會副會長 中國僑聯常委 天津市政協常委
行政長官梁振英發表任內第三份施政報告,題為「重法治 掌機遇 作抉擇」。此次施政報告將尊重法治擺在極其突出重要位置,反映非法「佔中」嚴重衝擊本港法治,動搖香港最重要的社會根基,損害香港的穩定,更危及國家安全。施政報告強調法治,有的放矢,擊中要害,對當前香港社會形勢具有強烈針對性。「依法治港」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國家安全的基本保證。法治不容妥協,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是法治精神的重要體現,對違法者的放縱就是對守法者最大的傷害,執法機構必須堅持依法處理「佔中」違法者,切實維護本港尊重法治的核心價值,確保普選沿着合憲合法的正軌落實。
反思「佔中」教訓 法治是香港基石
施政報告一開首就提到本港政制問題,指出目前香港要在落實普選和原地踏步之間作抉擇,要警惕偏離《基本法》的主張,強調本港的權力來自中央,在「一國兩制」下的「自治」是「高度自治」,不是「絕對自治」,更不是隨意自治。要實現普選行政長官,必須符合《基本法》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及決定。施政報告引言部分強調,法治是香港的基石,香港的民主必須是法治下的民主;在追求民主的同時應依法守法,否則便淪為無政府主義。施政報告如此重視法治,相當罕見,明顯是針對「佔中」破壞法治的惡劣行為,向港人發出警號,深刻反思「佔中」帶來的嚴重後果和教訓。
在「佔中」期間,有人公然非法霸佔道路,抗拒警方執法,甚至連法庭頒發的禁制令也置之不理,有人散播「抗法絕不等同不尊重法治」、「政治可凌駕法治」的歪論,本港法治遭到前所未見的衝擊。特區政府展開第二階段政改諮詢後,反對派更揚言會發動更多「抗爭」行動,甚至再次「佔領」;有立法會議員鼓吹「辭職公投」推翻人大決定,要重啟政改諮詢,企圖達到違反基本法的「公民提名」、「真普選」,反映「佔中」破壞法治的後遺症持續發作。梁振英在宣讀施政報告時,更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官方刊物《學苑》,不斷鼓吹「香港民族 命運自決」的「港獨」言論。日前,梁振英又呼籲港人關心外部勢力插手香港政治的問題。事實證明,「佔中」不僅破壞法治,損害香港繁榮穩定,阻礙落實普選,更可能令香港變成顛覆國家的基地,影響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因此,重振法治權威,堅守法治精神,才能防止「佔中」死灰復燃,切實維護香港市民的共同福祉,維護國家的主權、安全和利益。
抵制「佔中」「港獨」 免港陷災難
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強調「依法治國」。香港作為法治社會,「依法治港」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依法治國」的必然要求,也是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基本保證。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上京述職的特首梁振英時指出,中央政府堅定不移支持特區政府依照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推進政制發展。習近平主席還提出「三個有利於」;香港政制發展應該從本地實際出發,依法有序進行;應該有利於居民安居樂業,有利於社會繁榮穩定,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而非法「佔中」導致的混亂,令香港社會和市民付出沉重代價,不利香港市民安居樂業,不利社會繁榮穩定,不利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更凸顯維護法治不能有片刻鬆懈。法治是民主及普選的基石,沒有法治根本不可能實現普選,香港唯有尊重法治,堅持在香港基本法和人大決定的軌道上推進政制向前,必須堅決抵制借普選的名義鼓吹「民族自決」,搞變相「港獨」,才能避免香港陷入政爭不息、社會動亂的災難。
依法處理「佔中」搞手彰顯法治精神
「佔中」雖然結束,但是香港法治面臨的挑戰依然嚴峻。目前,警方正在着手拘捕、檢控「佔中」搞手,反對派就指當局「政治迫害」、「秋後算帳」。這說明「佔中」搞手不甘失敗,不斷玩弄司法程序,千方百計推卸罪責,逃避檢控,動搖現行司法制度,繼續破壞本港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論任何人、群體或組織都不能凌駕法律之上,違法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能獲得格外優待。這是法治精神的重要體現。特區政府、司法機構一定要以無懼無偏的精神,不受任何政治因素左右,堅持依法處理「佔中」違法者,切實維護本港尊重法治的核心價值,肩負維護「一國兩制」的責任,保障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