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咏駿 新論壇副召集人
今次施政報告以土地發展及持續增加房屋供應為主調,顯示今屆政府解決本港房屋問題及改善土地供應嚴重不足的決心和承擔。此外,報告亦涉及扶貧安老、優化人口結構、青少年發展、醫療、退休保障計劃等等多個範疇,反映政府在盡最大的努力,處理各項深層次民生問題的決心。
土地不足需社會抉擇
房屋一直是香港重點問題之一,其中一大原因是過去土地發展供應不足,導致房屋供不應求。特區政府在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提出持續增加房屋供應,然而可供發展的土地長期不足始終是問題癥結所在。儘管政府盡了很大努力,但在發展新土地上仍然面對極大的困難。現屆政府平整土地面積數量維持在每年20至30公頃,在缺乏大型發展項目下,遠遠不能追上2007年之前每年有近100公頃的水平。
要改善這種捉襟見肘的情況,政府考慮釋放部分郊野公園土地、在維港以外填海等等以建立長遠的土地供應,這無可避免會引起社會極大爭議,但社會確實需要作出抉擇。故此,政府提出以開放態度,與不同持份者舉行多方討論會以凝聚共識處理問題。我們十分同意這種共同商議解決困難的方式,並期望政府繼續加強與社會溝通,用同樣的方法和態度去處理本港其他政策問題。
支持五百億退保撥備
除了土地供應以外,為應付建造業人手不足,特首在施政報告提出在不影響本地建造業工人就業及薪酬的前提下輸入外地勞工,這是值得認同的。除此以外,施政報告亦回應了社會對完善退休保障的訴求,預留500億作退休保障計劃。另外,政府會在財政預算案檢討薪俸稅下的子女免稅額,並提出增加全日制託兒服務名額和延長時間服務名額,這都有助回應在職父母的部分需求。
青年創業要切合青年需要
在教育方面,報告建議各大社區學院認真檢討財政狀況,盡量將盈餘以不同方式回饋學生,例如減學費、向清貧學生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等,這是值得肯定的。對於施政報告提出建立3億元的發展配對基金幫助青年人創業,我們是支持的,但特區政府不應沿用以往被動的態度去落實計劃,除了要提供財政支援外,更應該提供全面專業的服務支援,並且要以青年興趣及特長為本,主動配合青年人的興趣及特長來提供協助,而非只鼓勵青年人在政府認同的行業內創業。
雖然施政報告提及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亦提到多個產業的發展情況,但對於如何扶助新興的產業或新經濟增長點,除了創新科技的段落外,並未見太多新建議。另外,今次施政報告篇幅較長,涉獵政策範疇極廣,例如醫療、經濟發展、新興產業等等,部分只能點出題目,未能作深入探討,個別內容亦重複過去提及的政策,未見有太大的新意。至於醫療改革及15年免費教育也需要等待諮詢結果完成,這些範疇的發展仍有待觀察。
綜觀今次施政報告,特區政府在解決土地問題上拿出承擔及決心,而多方措施及建議仍有待落實及實施,需要一定時間才能顯示成效。我們期望在未來即將發表的財政預算案中有更多發展經濟的實質措施以及減輕中產家庭負擔的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