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鉉 區議員、城市智庫召集人
在「佔領」行動失敗退場後,一眾反對派並未消停,隨即又鼓吹「不合作運動」,妄圖用各種小動作,繼續阻礙社會運作,再次要挾特區政府和中央政府。
筆者真是不明白,為什麼反對派就是不懂反省?歷時兩個多月的非法「佔領」行動,已經使他們喪失民心,從過去的「道德制高點」被趕下來。 與其說「佔領」之後發動「不合作運動」,不如說「佔領」是「不合作」的一個環節,一個高潮。如果讀者有印象的話,應該記得2013年初,一些反對派中人曾提出「拒交十元稅」行動,這也是「不合作」中的一個小插曲,只是最後不了了之。無論反對派如何「不合作」,筆者的態度和對待「佔領」行動一樣:任何以不合法的手段表達訴求,就是政治要挾,就必須承擔法律的後果。
現在所謂「不合作運動」,比如用零碎的支票付款以圖增加政府行政負擔,實在是可笑多於可氣。街道被違法霸佔兩個多月,中央和特區政府依然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不會在關乎憲制的大是大非問題上退讓半步,目前的「不合作運動」,又能有多大的威脅力?由此更造成前線公務員的工作增加、阻礙市民使用政府服務。為何反對派總是喜歡四處樹敵呢?
反對派千方百計挑撥離間,煽動市民對抗政府,雖然市民普遍希望政府在經濟民生事務上不斷改善進步,但根本不可能加入反政府的「不合作運動」。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佔領」行動沒有社會民意基礎,最終被大眾唾棄,只能誤導極少數涉世未深、生活無憂的學生參與。
至於其他形式的「不合作」,比如在獅子山上掛條幅,在政府建築物隨意塗鴉「真普選」字畫。筆者認為,針對有礙觀瞻的條幅、標語,當局應該秉持出現一個、拆除一個的方針,顯示我們的立場。「不合作運動」沒有市場,玩不出什麼新花樣,難逃落敗的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