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盈慧
朋友遊台灣,臨行前說這次是自組美食團,十多名團友此行主要尋美食,其中那個一號食神,早就擬定清單,台南台北的飲食好去處都列齊了,聽得大家口角流涎,都打算等她們下次組團時,也來參加湊興,不管團員中雲集大號楊貴妃和「重磅炸彈」,美食當前誓師,一眾愛食不愛靚死士,只信服那千古唯一金句,就是:「吃得是福!」
台灣美食早有美譽,最近來自法國的夫婦朋友,我們提起為他們到台灣菜館洗塵,聽到「台灣」兩字,便已眉飛色舞連聲讚好,很有久仰大名、難得一試的喜悅,忘記法國菜了。
台灣飲食業的大老闆小老闆,似乎一向都在出盡心思,各有家傳秘方,菜式與別不同;就算一般不大名貴的食材,都能夠烹調出獨特風味,路邊零食小檔也花樣百出,小小的鳳梨酥、珍珠奶茶、木瓜鮮奶,便迷倒過香港人很長一段日子,尤其是有個時期,旺角的珍珠奶茶攤檔,經常吸引年輕男女大排長龍,舖租如何驚人,檔主還是賺到笑口常開,多年以後給人視為有礙健康的「化學濃湯」,「珍奶」攤檔才漸縮減。
酒家大菜不說,台灣懇丁夜市平民化、香氣四溢、燒烤煎炸攤檔的海鮮蝦蟹,已令外地遊客食指大動,路過一列攤檔,同是煎炸,滋味各有不同,只是當中奇妙,大家留意過最近一則與油有關的新聞,難免有所聯想:萬一那些不同滋味的炸品,來自甚麼「醇炸油」、「酥炸油」、「耐炸油」、「鮮炸翻好炸油」、「油炸專用油」可就驚人了,三個月前的「問題猪油」有礙衛生,還沒有上述幾種炸油含有過量反式脂肪和鉻,一旦多吃了,分別不利心血管、破壞DNA和損害肝腎,甚至影響生殖能力和致癌;至於另外的「頂級烹調油」會不會更加遍地開花,流入頂級各大食肆,就沒有人知道了。今後,我們是不是應該對那些巧立美麗名目的產品提高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