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業界普遍看好傳統手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
由國內外IT巨頭研發主導的智能手錶概念近年來被炒得風生水起,更有分析認為它的出現將會為傳統機械鐘錶製造業帶來沉痛打擊。但據了解,目前多數國產品牌對智能手錶仍處於觀望態度,認為其對機械錶的衝擊有限。
智能手錶的研發工作主要是由IT巨頭如三星、蘋果等推進,內地鐘錶企業介入不多。深圳鐘錶協會常務副會長侯慶海表示,可穿戴智能手錶的顯示界面太小,操作不便,而且耗電量大,如果沒有其他突破性發展,可能僅僅是個噱頭,發展空間有限。
一家科技公司的CEO表示,他們公司目前研發的一款智能手錶很接近傳統手錶的形態,「我們用IT的思維和做法去思考腕上的設備,但在加工、製造、舒適性、美學等方面,都遇到了不少問題。」EZON宜准品牌的創始人陳祖元則認為,IT巨頭主要解決的可能有移動醫療、移動支付、智能家居、娛樂互動、信息管理、運動健康這幾個領域,而傳統鐘錶廠商如果能專注解決某一個領域的需求,把某一項功能做到極致,就可能取得成功。該品牌專注於運動、跑步等功能上,在這個分支上還有很大增長空間。
智能錶仍有待完善
智能手錶對技術的要求很高。陳祖元認為,首先要具備精密製造的技術,包括防水、防磁、防震、續航性能好等。還要有良好的感知技術、低功耗傳感器等。此外,要有通訊能力,包括低功耗藍牙、WI-FI、芯片處理技術以及APP雲平台等。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朱舜華表示,現在介入這個產業的研究多是跨界合作。很多IT企業發現要做好一個手錶還是要跟鐘錶企業合作。傳統鐘錶廠商在精密製造技術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談論智能手錶現對傳統手錶衝擊的話題為時尚早。」深圳市鐘錶行業協會副會長楊一軍認為,傳統手錶經過幾百年歷史沉澱被賦予很多含義,不是簡單的計時工具。智能手錶現在還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充其量只是手錶市場一個分支,並不是主流市場。朱舜華認為,智能手錶屬於電子類產品,可能對石英類手錶有衝擊,對機械錶衝擊有限。
事實上,「天王表」、「飛亞達」等國產大品牌的暢銷款基本在萬元人民幣以內。考慮到如果國產錶價位太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可能會下降,多數國產錶廠商表示,是否會發力高端市場,主要看市場需求。國家工信部此前發佈《關於加快推進我國鐘錶行業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稱,到2020年,我國高、中、低檔鐘錶產品產值比例從目前的1︰14︰85轉變為3︰22︰75,培育5個左右國際知名品牌、20個左右國內知名品牌。
侯慶海表示,國產錶正處於百家爭鳴的發展階段,隨着中國經濟的發展,能消費得起手錶等奢侈品的國人越來越多。就深圳來看,目前當地有鐘錶企業1,100多家,產能達到世界鐘錶產量的41%,產值佔全國50%以上。如能進一步提升自身的設計、產品、服務和品牌文化,未來「深圳製造」發展成「瑞士製造」那樣的名牌是有可能的。天王表市場總經理鄧光磊表示,電商對國產錶銷售起到一定拉動作用。
飛亞達品牌總經理杜熙始終認為,智能手錶對傳統手錶的衝擊並沒有想像中大,智能手錶屬於新生領域,補充不買傳統手錶的年輕一族的需求,與傳統手錶的消費群體是兩個不同領域。杜熙表示看好傳統手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他認為中國人戴錶的習慣還正在培育的過程中,隨着國內市場消費升級,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佩戴傳統手錶,這是一個大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