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最近到了台北的「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參觀,這是把文物古蹟、歷史、生活、藝術和年輕人的創意集合在一起的藝術村,令人驚喜的是這麼多元素結合在一起竟可以如此融合,又各自散發出一番味道來。
「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位於台北市汀州路。寶藏巖是裝飾美輪美奐、香火鼎盛的寺廟,二零零四年定為古蹟。寺旁一帶,依山傍水、錯錯落落的滿是上世紀六十年代興建的石屋或鐵皮屋,一層兩層的,房舍雖小,卻別有一番聚落風貌,由於該區為違例建築,村民不少都已遷出。文化局進行修繕後,二零一零年成立了「寶藏巖國際藝術村」,以「聚落共生」的概念引入「寶藏家園」、「駐村」與「青年會所」等計劃,用藝、居共構的做法活化該區。目前村內有十四間藝術家工作室,另有排練室、展覽室及戶外展演空間。
踏入村內,有點進入了香港的鄉郊村落,村口的手繪地圖介紹村內的不同景點和藝術工作室。進駐和參觀的都是年輕人。村內有好幾戶人家門前簡單地介紹了戶主的故事,如村口第一家的夫婦是在寶藏巖拜拜時遇上結緣,輾轉搬來寺旁,自行築起愛巢,開枝散葉。
村內散落有幾家很有藝術氣息的小咖啡館,坐在那裡讀首詩,賞幅畫,呷杯茶,再遙望廣闊的遠方,很是悠閒。那些改為藝術坊的屋前小石都塗上了鮮艷的色彩,有些牆上還有可愛的圖畫。一層一層拾級而上,探首不同的藝術工作室,有小女孩在學泥雕;有年輕人專注做雕塑;有一家石屋改裝成劇團練習場,到處充滿年輕一代的創意藝術。
巷口一個小廳播放着歷史錄像,老居民介紹當年如何一磚一石地搬來建屋的情景,大家專注地看着,一個老伯走進來,不就是那位主角?於是我們便圍着這「活的歷史書」,聽他說當年。這藝術村好吸引,可讓香港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