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舉
西方的理論說,大陸板塊碰撞的地區不會找到大礦藏。中國的地質學家打破了這個迷信,證明了如果找到了古老的板塊,了解到其前世的演變,就會找到大礦藏。青藏高原是大陸增生,就是兩個大陸之間一點點長出來,然後碰撞,再拱起來,而不是傳統的板塊俯衝模式,這樣就從理論上改變了很多體系,特別是對後面的找礦影響非常大。
「大陸碰撞過程能否形成大礦」是成礦學一個重大問題,主導國際礦床學界的「流體擠壓外瀉說」、「有限新生地殼說」、「地體隆升剝蝕說」等認為大陸碰撞難以成大礦。中國青藏高原地質理論創新,使得國際科學界一致公認:中國同行搞得最扎實、最可信。
為了開發西藏和橫斷山脈地區,中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勘探行動,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十八億元人民幣,歷時十年,組織了全國二十五個省區市、百多個產學研單位,每年上萬人次的地質工作者,開展大規模、集團式的地質找礦大戰。因為沒有公路,岩石、礦物、地下水,一條一條路線地過,是非常難的。中國專家們走的路加起來總長度是五十萬公里,這是甚麼樣的概念呢?相當於繞地球十二圈。中國首次完成了一百七十七幅1:250,000高精度數字化地質圖,編制了青藏高原空白區第一代1:1,500,000系列地質圖,解決了前寒武紀基底性質、陸塊群歸屬、洋陸格局、造山類型、成礦地質背景等重大地質問題。
國際知名構造學家Kapp博士評價道:近十年來中國地質工作者為推動喜馬拉雅 - 西藏 - 帕米爾造山系國際研究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獲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的科學發現,如發現和確認二十一條蛇綠混雜岩帶;發現和釐定十六條高壓 - 超高壓帶;獲取四萬餘件古生物化石及群落;新建一百五十二個岩石地層單位;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層構造系統。為研究解決特提斯形成演化、大陸碰撞與高原隆升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關鍵證據和重要資料。
中國的專家發現了三條巨型金屬成礦帶、七個超大型和二十五個大型礦床,一舉改變了我國金屬礦產資源基地的分布格局。經過十年奮戰,大幅增加了銅等多金屬資源儲量,相當於六十四個大型銅礦,十七個大型鉬礦,三十個大型鉛鋅礦,二十三個大型銀礦,二十八個大型金礦。新增銅資源儲量二千四百五十七萬噸,相當於一九九九年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百分之四十。鉛鋅一千五百一十九萬噸,相當於一九九九年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百分之十二;金五百六一十九噸,相當於一九九九年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百分之十五。銀二萬三千一十五噸,相當於一九九九年全國保有資源儲量的百分之二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