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泰
民主黨前主席、立法會議員何俊仁前些時候突然宣佈:待立法會否決政改方案後,便會辭去其「超級區議會」議席以引發變相「公投」。當時許多人猜測這是民主黨的詭計,是希望借此拉抬聲勢,挽救今年年底區議會選舉的不利選情。不過,經過連串事態發展後,外界發現事情遠遠不止這麼簡單。到今天為止,政界甚至反對派內部仍然有兩個疑團沒法解釋:第一,為什麼民主黨內部對何俊仁「辭職公投」存在這麼嚴重的分歧?第二,為什麼何俊仁選擇在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後才辭職,而不選擇在之前行動?有心人已經看出,整件事的策動已超出民主黨的層面,而當中的陰謀更是不止一場自說自話的變相「公投」。
要搞清楚何俊仁「辭職公投」的來龍去脈,第一條線索就在記者會當天,有關消息由黎智英旗下記者透過交友網絡引爆,同日民主黨創黨主席李柱銘第一時間表態力撐何的舉動,4日後「佔中」三子之一的戴耀廷更在《蘋果日報》撰文聲援,呼籲反對派全力支持有關行動。顯而易見,在 「辭職公投」這件事上,黎智英、李柱銘和戴耀廷極可能是同謀,甚至是背後策劃者,而三人與外部勢力關係千絲萬縷,早是政圈公開的秘密。
巧合的是,何俊仁宣佈辭職公投計劃前,黎智英曾到過台灣,回港兩日後,何俊仁便有所行動,於是政壇傳言,黎智英可能是在外地接收指令,返港後馬上揮舞指揮棒。從過往的事情看,黎智英過去秘密捐款民主黨一般都是經過何俊仁之手,何面對最大政治金主,根本沒有說「不」的權利。故事來到這裡,何俊仁態度一百八十度轉變,由一直抗拒「辭職公投」變成自動獻身,便有了合理解釋,而民主黨內部事前全不知情,亦不再令人奇怪,因為李柱銘很了解劉慧卿的脾性和民主黨的文化,知道若計劃拿到民主黨內部討論,必然一波三折,甚至胎死腹中,於是先斬後奏,由黎智英旗下的記者引爆,再經何俊仁開記者招待會宣布,做成既定事實,逼民主黨上轎。
圖秋季發動第二次「佔領」
至於何俊仁「辭職公投」的時間選擇在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後進行,更見反對派居心叵測。一名政圈人士分析,外部勢力對「佔領行動」失敗而終極不甘心,一直圖謀再起,計劃在今年再搞一次,同樣以學生為馬前卒,時間仍然選擇在9月底、10月初,同樣以否定人大常委會「8.31決定」、威逼中央接受他們的「真普選」政改方案為目標。不同的是,今次會有「辭職公投」來配合,聲勢可能更加浩大,動員力也許更加龐大,對政局造成的衝擊會更嚴重。根據2010年反對派「五區公投」的經驗,由反對派辭職至進行補選,前後約三個半月時間,如果反對派部署在今年10月初發動第二次「佔領行動」,並在半個月後進行「辭職公投」,何俊仁辭職的時間便不能早於7月,這便可以解釋為何他一直企硬要等到6月中旬立法會表決政改方案有結果後才正式遞交辭職信。
外部勢力為了掩飾自己在事件的角色,刻意保持小範圍操作,沒有向整個反對派陣營吹響集結號,將事件營造成是何俊仁與黨內少壯派的擅自行動,源頭最多只是追溯至黎智英等幾個人。所以,外界說何俊仁是受到民主黨少壯派慫恿,其實是因果關係倒轉了,是何俊仁找黨內少壯派壯聲勢,逼迫民主黨其他人噤聲。事實上,民主黨多名少壯派骨幹與「台獨」勢力關係密切,政界人士早有所聞,這次與何俊仁合演「辭職公投」鬧劇,說不定亦是「台獨」勢力顛覆民主黨的先兆,說到底,「台獨」勢力是受美國一些政治力量的控制,黎智英與「台獨」勢力合流並不出奇,他部署以少壯派取代劉慧卿等是遲早之事,但這些是後話。
(本文轉載自《紫荊》雜誌2月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