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薇、彭謙 深圳報道)一直以來,有不少香港人認為內地供港水質量低、價格高,供水公司暴利斂財。對於這樣的說法,徐葉琴直言很委屈。「水是稀缺資源,並非純粹的商品,加上香港並不在東江流域,從未為保護東江流域環境而出過費用,水價怎麼可能按照同流域城市計算。」
徐葉琴指,給港供水,需要翻越高山,讓水倒流83公里後方能進入深圳水庫,這項工程的建設不僅耗資巨大,沿線人民的犧牲更不是用金錢可以衡量的。此外,中央、廣東省每年都會出巨資對東江水進行保護,而香港從未繳納過任何環保費用。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東江水不僅是廣東省的重要飲用水源,還肩負着保障供港水質安全的重任,被譽為「生命水」、「政治水」、「經濟水」。因此,東江保護一直是國家戰略,而廣東省每年也為支持沿線城市保護環境而撥出巨款。
在2015年,東江流域就獲得中央江河湖泊治理與保護專項資金12億元的年度補助,其中廣東獲補助約7.4億元。這是廣東省單個流域綜合整治獲得的數額最大的中央支持資金。
粵擬從西江向深莞「補水」
此外,徐葉琴亦透露,深圳、東莞等地用水受到限制,但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水資源供給,因此正考慮從西江取水。「為了保障香港的用水量,廣東省的犧牲、投入是不可想像的。」
資料顯示,早在2011年,廣東省就出台《關於加快我省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計劃投資約236億元,實施「西水東調」工程,從西江取水調往莞深,解珠三角東岸之渴。
根據《決定》,該工程輸水管線總長約95千米,初擬引水流量為每日690萬立方米,設計年調水量約20.7億立方米。取水口位於順德龍江的西江幹流左岸甘竹灘-東海水道河段,從西向東分水給番禺、南沙後,經虎門分別分水至東莞和深圳。按規劃,施工期約3年半,將於「十二五」末期,也就是201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