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州政協港區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表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東江可以保持良好水質實屬不易。本報深圳傳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廣州政協港區委員、香港中國商會創會會長陳丹丹對於東深供水工程一直關注有加,她了解到,肩負着全香港幾百萬人口飲水任務的東江,是廣東省目前水質狀況最好的一條河。「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東江可以保持良好水質實屬不易!」
曾去過河源考察新豐江水庫的陳丹丹強調,河源興辦任何項目都必須以不污染東江水質為前提。她回憶,幾年前,有日本商人擬投資10億元與河源合資興建年產量30萬噸的亞洲最大的紙漿廠,每年可使河源市增加30億元的產值和6億元的稅收。然而,這個工業總產值只有25億、全廣東最貧困的地級市為了保護東江水質,毅然放棄這個發財良機。「東深供水沿岸的人民是以貧窮為代價守住東江這條清水河的。香港與內地50年『共飲一江水』真是苦了沿線百姓」。陳丹丹感慨。
對於近期香港波瀾又起,陳丹丹認為,雖然一小部分港人越來越敏感,但是大多數港人是愛國愛港的。「今日的香港不再是懸而未決之地,也不是『借來的時間、借來的空間』,不管怎樣香港都在那裡,香港是中國的,對於一些有爭議的問題大家要從長計議。」
優質水不是有錢就能喝上
廣東政協港區委員張均華同樣認為,飲水當思源,供港水的價值是難以用金錢來計算的,不是有錢就能喝上。對於有些人詆毀內地通過東江水賺錢,張均華表示:「東深供水的優質水資源各個城市都想要,香港要是不懂得珍惜,想要珍惜的城市多的是,誰都不差這個喝優質水的錢。」
張均華告訴記者,從家裡長輩的口中,他得知1963年的香港大旱對香港的影響。因此要愛護水資源在自家得到很好的普及,家裡的幫工也會循環用水。「如果沒有東江水,我們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根本不敢想像。」張均華說,「水對經濟發展很重要,如果不是內地支持,香港不會有今天。」
中山市政協港區委員林至穎則坦言,身邊很多香港人對於內地供水並沒有太大的感恩意識。尤其在青年人的圈子裡,因從未感受過水荒,所以無法對生活中源源不斷的飲用水表示珍惜。「香港作為國際性的大都市,用水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如果對內地供水現狀很不滿,本港可以積極尋找其他的供水方案。例如,海水淡化、非食用水循環再生等不同的技術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