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九龍城工商業聯會主席、吉林省政協常委
近期本港「反水貨」示威愈演愈烈,這種粗暴無禮針對、驅逐內地遊客的行為,在華人地區乃至全世界都是絕無僅有的,其後果勢必損害本港經濟、破壞香港與內地的關係,帶有鼓吹變相「港獨」的危險傾向,特區政府必須從嚴從重處罰,有效遏止,防微杜漸。香港的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更有責任為兩地民眾排憂解難,消除誤會歧見,令兩地在持續融合中互惠互利,達致雙贏。
內地經濟發展,民眾富裕起來,到世界各地旅遊消費是很正常的現象,全球各國各大城市都千方百計吸引中國的遊客。儘管一時間大量中國遊客到訪,給當地帶來一定不便,但並沒有引起各國各地人民太大的不滿。與香港一海之隔的澳門,人口、面積都比香港細小,剛結束的春節黃金周,就招待了超過76萬人次的內地旅客,而去年全年內地訪澳遊客更高達2,100萬人次,可澳門並沒有出現「崩潰」、「陸沉」的言論,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反水貨」、「反內地遊客」的示威遊行。春節期間,日本放寬簽證,中國遊客掀起遊日熱潮,日本百貨店免稅商品銷售額增加了3倍,機場和滑雪場遊客大排長龍成為常態,但是日本並未驚呼人滿為患,業界反而擔心接待不好,「如果給旅客留下不快的記憶,今後回頭客可能會減少。」
「反水貨」倒香港米
旅遊業是香港的支柱產業,香港有人打着「反水貨」的旗號,刻意放大自由行的負面影響,把內地遊客視為搶光商品、推高租金的洪水猛獸,叫嚷「取消一簽多行」,恨不得把內地遊客都趕走,實在是「倒自己米」。現在,世界各國特別是周邊地區競爭對手都大力吸引內地旅客,放寬對內地旅客的簽證限制,香港若反其道而行,一再發生針對內地遊客的示威衝突,必然會影響本港購物天堂美譽,進一步打擊內地客來港旅遊消費意慾,香港消費市場由旺轉衰,受害的還是全體市民。
變相「港獨」是邪路絕路
事實上,這次的「反水貨」行動並非「趕客」這麼簡單,而是一種變相「港獨」,通過挑撥兩地矛盾,令兩地民眾在對罵仇視中,撕裂兩地關係,潛移默化地誘導港人對大陸的厭惡和疏離,這是最危險和最需要警惕。「反水貨」行動不像某大學刊物那麼赤裸裸地鼓吹「香港民族自決」,要搞「武裝鬥爭」,而是宣稱「捍衛本港市民利益」,「照顧市民的感受」,具有強烈的迷惑性,容易博得市民好感和社會輿論的附和,於是「光復上水」、「光復屯門」的支持者越來越多,參與者表現越激進,反對內地遊客越賣力,徹底與內地割裂,就越自覺愛香港,捍衛香港核心價值。香港回歸祖國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兩地在政治經濟各方面進一步融合乃大勢所趨,兩地在交往中出現摩擦可以通過理性務實協商妥善解決,惡化兩地關係、謀求變相「港獨」是邪路絕路,港人必須認識其危害性,堅決予以抵制。
政協人大要做好溝通協調
「反水貨」行動一次比一次失控,違法暴力的亂象如「佔中」重演。香港剛從無法無天的「佔中」恢復過來,不能又讓「反水貨」行動蔓延擴散,破壞香港的法治,損害繁榮穩定,衝擊兩地和諧。特區政府、警方執法文明克制,亦要注重執法的阻嚇力,尤其對違法亂港行動的組織者、煽動者不能輕輕放過,以免違法亂港行動無日無之。警方應迅速採取拘捕、檢控行動,向社會傳遞粗暴對待內地遊客絕非毫無代價的信息,發揮阻嚇作用,勿令法治形同虛設,才能防止違法亂港行動無日無之。
港區各級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扮演香港與內地的橋樑角色,更應義不容辭做好兩地民眾的溝通協調工作,一方面如實向內地有關部門反映港人的情緒,完善「自由行」安排,釋除香港社會的壓力;另一方面,向內地民眾清楚說明,反對內地遊客的無良分子只是香港的一小撮,絕不代表廣大香港市民,港人與內地同胞關係血濃於水,香港的大門永遠向內地民眾敞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