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潔華
都知道香港租金失控,扼殺了不少創意。努力創業的人花了心血做好自己的業務,裝修店舖以吸引欣賞自己的設計和產品的人。唯兩年後租金倍升,自己還未站穩腳,便得落荒而逃,眼巴巴看着用心的裝修被拆卸得一乾二淨,因而選擇工業大廈作生產及其他用途就形成了一股趨勢。
我拿着網上尋取的住址,往荃灣工業區尋找一間店舖。這小店展示自己從世界各處搜集回來的古董傢俬及掛鐘,顏色和款式都十分別致,且富氣派。別期望你可以在這裡找到巨型水晶燈,我說的氣派另有所指,好像我正要尋找一盞吊燈,在飯桌對上的天花板掛上。店舖放在網上的一盞六頭水晶燈,以及原木和鋼墜,形狀和大小都正合我意。水晶燈盞實而不華,上窄中闊身的燈頭是傳統切割式的花紋,圓圓的形狀跟褐色的木條配合得十分穩妥。我看了心便歡喜,但知道得看實物才可判斷。
走進店裡,夫妻檔用心地介紹他們在中東和歐洲搜羅的小地氈,以及泰國手製的摺床、餐桌和椅子套。這些傢具不少是從古董店購買回來再轉賣的,為的是心頭好。好像我看中的六頭水晶燈,掛在家裡,遠看便充滿想像:從前把它掛在廳上的德國人家可有甚麼故事?那個安置它的廳子多大了?燈下坐着的人是怎個模樣的?數十年前的法蘭克福算是平靜安穩?古舊傢具耐人尋味之處,跟故事是分不開的。
為甚麼香港人都把傢具拋到垃圾站,沒有轉賣的興致?答案是簡單的不耐用或沒有設計水平。像我這樣為了一件傢具尋幽探秘的人不多,像這對夫婦以高成本、低盈利做搜購轉賣的人更少。我看了價錢打趣地說:「你們最想的不是賣貨吧,不過找個藉口再飛出去購物尋寶?」他們都咧嘴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