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在抗戰前後,黃天石即以「傑克」筆名大寫流行小說。作者提供
黃仲鳴
劉登翰主編的《香港文學史》,在論及黃天石時說:
「黃天石從純文學創作出發,戰後返港才迫以生計,改以『傑克』筆名,順應出版商的要求,寫起迎合小市民趣味的言情小說。在五十年代的香港文壇風行一時,以至當時通俗文學領域有『南黃北張』(即黃天石和張恨水)之稱。」
這番話值得商榷。
第一,所謂「從純文學創作出發」,實是大謬,因為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黃天石辦《雙聲》雜誌時,他所寫的應是鴛蝴派小說。這派小說若認為是「純文學」的話,那麼,這論斷尚可成立。不可不知,初出道的黃天石所寫的作品,在正統文學家的眼中,完全不「純」。 黃天石本人後來也大徹大悟,曾試棄鴛蝴,改寫純文學,但不成功,那才大寫流行小說。
第二,傑克的小說固然盛行於五十年代,但在戰前戰後已大為有名,所以才有「南黃北張」之說。五十年代以後的張恨水,已「偃旗息鼓」了。
第三,戰後才改以傑克為筆名,也是錯的。因為在三十年代,「傑克」的作品已大量出籠,如《生死愛》、《紅巾誤》等。
撰寫歷史著作,最重要的一環是考證。史料不經考證,有甚麼就用甚麼,論證和結論必謬。近閱一些剪報,得出黃天石兩條資料,惜出處不明,特錄之以供研究者參考。
第一,作者為司馬雙城,欄名「人間閒話」。他說:「傑克於民初在廣州報社工作,社長着總編輯寫創刊詞,總編輯遲遲未交稿,社長大急,於是着黃天石撰寫,黃一揮而就,文名遠播,該篇社論就是署名傑克(這事是傑克親口講的,大概那時廣州報紙刊出執筆者姓名也未可料),也是黃天石第一次用這筆名。」
第二,作者金言,專欄名為「香港鼻」,有篇曰〈傑克的論文〉,其中有云:「他在一九一八年就開始寫小說,那時他在廣州《大同報》任職,第一篇小說用的筆名是『枕亞』,刊於《大同報》上。小說的名稱記不起了,好像叫『奈何曲』吧?」
這兩條資料十分重要,應予進一步求證。
一、「傑克」這筆名很早、即一零年代就用了,更證「戰後改用」之說為錯。
二、黃天石的筆名除傑克、寂寞黃二、惜珠生、黃衫客等外,還有個「枕亞」。這個「枕亞」還是他第一篇小說的署名。 黃天石為甚麼用「枕亞」呢?不可不知,「枕亞」者,乃當年內地聲名最盛的鴛蝴派作家徐枕亞也,所著《玉梨魂》,風靡全國,黃天石對他極為景仰。其後兩人的交往,更非泛泛 ,有多番相會: 一九二五年冬,初會於上海。一九二六年,黃第二次抵滬,多番聚晤。後赴昆明,數月後去日本,途經上海小住,又與徐枕亞相聚,隨後在日本居留一年多。一九二七年雲南政變,黃天石不欲再去昆明,又回上海停留一段時間,與徐枕亞會晤,隨後返香港。
徐枕亞實是黃天石的偶像,而更證他走上從文之路,即服膺「鴛鴦蝴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