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孫雪 李望賢 兩會報道)在全國兩會上,不少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都為推動香港與內地進一步交流合作積極建言獻策。
分流水客干擾
對於當前香港與內地遊客屢屢發生摩擦,港區全國政協委員、華南城集團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梁滿林認為,「個人遊」利大於弊,不應限制,他建議可以利用港深地緣優勢和現有資源,在深圳試點建造香港式購物中心,分流深圳的水客對香港的干擾,減輕對香港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
根據香港旅遊局數據,2014年共有6048萬人次赴港出行,其中78%來自內地,個人自由行政策覆蓋內地居民2.5億人。2012年數據顯示,自由行開放9年,香港直接旅遊收入達到3462億港元。與此同時,深圳15個口岸也形成了強大的口岸經濟圈,2014年經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員23540.8萬人次,日均64.5萬人次。
「個人遊」利大於弊 不應限制
梁滿林認為,深圳與香港緊密聯繫的天然優勢,是其他城市無法替代的,這一優勢在過去、現在和將來都對港深地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十多年來,香港的「個人遊」政策為深圳的口岸經濟圈發展,為香港的旅遊業、零售業都帶來了巨大收益,但隨着人流、物流、資金流的衝擊日益增大,香港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壓力。更由於遊客消費主要集中在靠近口岸的沙田、上水以及繁榮的港島區,也為局部地區及居民帶來了不小的負擔和困擾,矛盾逐漸增大,帶來了一些不穩定因素。
他認為,總體來看「個人遊」的推行利大於弊,不僅不應限制,更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港深地緣優勢和現有資源,進一步延伸其價值。
中心選址可考慮河套區
對此,梁滿林建議,深圳先行先試建設國際消費中心,認真規劃口岸經濟圈,將口岸經濟從「外需」轉到「內需」,分流深圳的水客對香港的干擾,減輕對香港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他認為,可考慮在深圳的河套區、珠江口、沙頭角、前海等地區,充分利用口岸資源及自貿區優勢,規劃出1平方公里左右的特定區域,試點建造一個香港式購物中心。
梁滿林表示,可以讓香港產品免稅進入該購物城,內地居民可以自由出入購物,產品在完付關稅後即可離開。有別於過往的免稅商店,這個帶有綜合保稅區功能的購物中心能為深圳帶來更多稅收。購物中心由香港人管理,商品種類、價格、准入標準要與香港保持一致。
他指出,雖然在該中心購物需要補交關稅,但可以省卻內地遊客前往香港所需的昂貴交通、食宿費用,還可以節省時間,一舉多得。更可以吸引尚未開放香港個人遊政策的地區遊客前來購物。
盤活優惠政策 促進殘疾人就業
梁滿林還十分關心殘疾人就業等問題。按照2013年人口計算,中國殘疾人總數為8758萬,就業比例為25.1%。梁滿林認為,現行有關促進殘疾人就業的條例和制度,未能形成良性循環。為此,他建議適當提高企業強制聘用殘疾人的門檻,並盤活優惠政策,吸引企業積極安排殘疾人就業。
稅收優惠門檻過高
梁滿林指出,殘疾人就業率有待提高的原因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教育資源受限,二是就業管道受限,三是企業支持不足。根據國家安置殘疾人就業相關政策,企業按照一定比例(廣東省為1.5%)聘用殘疾人可以免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安置殘疾人超過在職職工人數的25%,可減免土地使用稅、房產稅、企業所得稅等。
但據了解,由於安置比例低,很多企業為了免繳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寧願按照比例給殘疾人發工資,而沒有提供實際的工作崗位。至於稅收優惠政策,25%的比例要求偏高,除了福利企業以外,一般企業難以達到,吸引力不足。
倡加強安置殘疾人就業法律效力
梁滿林建議,加強安置殘疾人就業的法律效力。一方面要適當提高最低安置比例,例如根據企業類別或者規模,調整安置比例至3%-5%;另一方面是要出台相關的監管措施,避免強制措施流於形式,促使企業重視並推出更多實際就業崗位。
同時,提高稅收優惠的靈活性。對於不適合聘用殘疾人的企業,政府應該鼓勵其通過其它形式渠道扶持殘疾人事業。例如,每年定額捐助殘疾人專項經費、提供殘疾人創業物資等,可以作為稅收優惠的參考指標。
開展殘疾人優才計劃
此外,他還建議開展殘疾人優才計劃,包括每年專門為普通高等院校應屆畢業殘疾人員提供就業崗位,以及在校殘疾人提供實習崗位。殘疾人聯合會也應加強與企業的聯繫,為企業提供人才信息、活動信息及幫扶信息,建立良好的互助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