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一生充滿傳奇,《紐約時報》曾形容他是「全球最聰明又最得民心的獨裁者」。自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後,李光耀便積極進行經濟改革,成功把新加坡發展成「亞洲四小龍」之一,而該國獨具特色的政經發展模式,更使李光耀備受世人尊崇。
新加坡1965年脫離馬來西亞,由一個落後的東南亞國家,成長為全球最成功的經濟體之一,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5萬美元,創造了經濟奇跡。在國家剛獨立時,新加坡政府大力發展勞動密集產業,為國民提供就業機會。到1970年代,鑑於廉價勞力已無法和鄰國競爭,政府遂推動經濟轉型,發展高附加值製造業,建立起電子、精密工程、石化、生物科學和運輸五大支柱產業。
大力引入外資 發展金融中心
李光耀政府也積極將新加坡發展為金融中心,開拓資產管理業務,吸引外國富豪來投資和定居。為得到外國投資者青睞,星政府推行自由市場,保護財產權,並提供充分的營商條件,讓他們成功經營。
李光耀任職總理31年內,把新加坡發展成亞洲最繁榮的國家之一。他一手締造「新加坡模式」,即保持經濟增長和實行嚴格的社會控制,給其他國家帶來借鑑意義,使他成為亞洲最具影響力的政治人物之一。對精英、專家、人才的重視,成為李光耀治國理念中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讚賞前馬來亞大學教授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定律」,認為機構的高層領導若非一流,就不可能有一流的下屬。
信奉精英主義 威權治國
這種精英主義雖引起爭議,但無改李光耀的信念。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國際時事刊物《外交政策》曾發表評論文章,指李光耀推行的行政方式奏效,「新加坡不需要反對黨,也能有負責任的政府」。不過評論認為,雖然多個新興國家嘗試複製「新加坡模式」,但都很難達到新加坡近乎完美的效率,原因是沒一個現代領袖有李光耀這般自律能力。
新加坡特有的亞洲式民主,雖奉行威權主義,但亦講究法治,兩者並行不悖。法律除了規範普羅大眾的行為,亦是打擊貪污的利器。新加坡政府被公認是全球最廉潔及最有效率的政府之一,主要在於奉行高薪養廉政策。新加坡政府部長的年薪約200萬坡元(約1,224萬港元),如此高薪,原因之一是政府架構極精簡。它沒地方政府,只有十幾個部長,執政黨機構很少,中央黨部僅有十多個全職工作人員。
執政黨在工商學界人士中直接選拔人才,甚至從中學物色未來政府人才,從黨外選中的人須先加入執政黨。政府內部嚴格執行「擇優提拔、任人唯賢」的原則。李光耀指出,將最有才能的人吸引至政府並非一勞永逸,每一代領導人都要做好這件事。 ■綜合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