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鉉 區議員、城市智庫召集人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近日明言批評「港獨」。聯繫到較早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施政報告批評《學苑》的「港獨」文章,說明事件已經不只是香港內部問題,更已引起中央的關注。
較早前,筆者發表的一篇文章提到「港獨」如何對香港造成禍害。這種視角是以香港為主的,旨在補充闡明。不過,在考慮「港獨」問題時,如果僅僅考慮香港立場,是不夠的,甚至是不正確的。香港人也是中國人,民族統一是全中國13億人民、數千年民族傳承的大事,不可用區區一個城市的視角來考慮。
香港是西方列強從19世紀開始侵犯中國的最早一個傷痕。到 1997年香港回歸,這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傷口才終告癒合。如果聽任「港獨」行為蔓延,就是對歷史的背叛,把剛剛結痂的傷口再次撕開,流出中華民族的血液。
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夢」、「中華民族的復興」,既然說復興,就是相對於過去一百多年來因為中國積弱、因為列強侵犯而帶來的種種苦難。中華兒女前赴後繼,付出血的代價,才建設成今日漸漸富強的、足以抵禦外侮的祖國。強國強民,保家衛國,這是百多年來所有政治的核心主題,是民族的使命,我們身為中國人,尤其是身為香港人,必須對「港獨」還擊、消除,否則就須負上歷史的責任。
這幾天,筆者看到網上一位青年想認賊作父,以為自己拿着英國 BNO 就是英國人,不是中國人。可笑的是,英國不承認有這樣的乾兒子。香港人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不僅有共同膚色,更有家族、歷史的傳承。對於一個歷史教育和民族情懷深厚的地方,這種想法是不會存在的,正如海外華人也是龍的傳人。可是偏偏與內地一河之隔的香港,卻因長期的教育缺失,造成一代人的身份失落和認知錯亂。
筆者同樣深感近日的討論即使是抨擊「港獨」,也以香港自身利益出發為主,鮮有從民族角度、歷史角度批判。在「統獨」大事上,香港是時候超越本土視角,從整個中國的角度、以大國公民的身份來審視。這種思維應當提倡和鼓勵,否則,香港不少人仍會覺得談到「民族、歷史」就是肉麻,只好講「客觀、中立、利益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