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4月5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養生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春天到了,是時候袪濕了!


放大圖片

春天到了,百花齊放,到處充滿生機。同時,處於南方的香港,最能感覺到什麼叫做「四季分明」,但不要誤會,不是溫度上的分明,是濕度上的分明,因為春天是潮濕的季節。 臨近海邊居住的讀者們感受更深,牆面四壁積滿水珠,甚至連床鋪都濕濡難忍,家中的電子產品也開始故障,如果不開動抽濕機,便全身沒勁。 文:曹信恩(香港中醫學會)

「濕」邪又有分「外濕」和「內濕」,「外濕」屬六氣之一,春天的潮濕便是「外濕」。而內濕則是由各種原因引起的「脾」生理功能失常,使「濕」氣在體內停留,形成其他問題。千萬不要掉以輕心,以為我們沒有「內濕」的問題,其實我們平時的飲食方式便是導致「內濕」的主要原因。我們飲食不定時和不節制,吃過多的肉類會使「脾」的功能減弱,容易產生「內濕」;加上很多人喜愛的「咖啡」和「奶茶」在中醫的角度都屬於「濕」。

「濕」的特性

在中醫的角度來說,「濕」的特性有沉重,穢濁,黏滯等。很多人「濕」重時,會容易感到身體無力,頭部重脹,關節不靈活,整個人很沉重,這便是沉重的意思。而穢濁則是指人體的分泌物,例如面油多,大便稀爛,小便渾濁不清,女士們白帶量多,皮膚病人士患處容易流水。黏滯則是形容受到「濕」後,病邪多較長而且反反覆覆,難以治癒;或是分泌物上都較為黏滯。由於「濕」的特性為沉重,可見很多濕病都發在人體下部,例如腳部水腫,大便和白帶問題。

「濕」邪大多不會單人出動,它還有幾個好朋友:「寒」,「風」,「熱」。在寒冷天氣時,「寒」邪較盛,加上我們有「內濕」問題,便容易受到「寒濕」之邪。可見到患者怕冷,腸胃較差,關節疼痛等。而「風濕」則是感受到風和濕之邪氣,臨床以關節痛最為明顯。由於風之特性為游走不定,因此風濕型之關節痛多為痛無定處。「濕熱」則是感受到熱和濕邪,以夏秋季為常。常見的臨床表現為發熱,頭痛,口臭便秘;如濕熱停留在關節,則會關節疼痛,痛處發熱;濕熱侵入脾胃時,則會大便爛,味臭色黃,便後肛門灼熱;濕熱下注膀胱時則會小便量少,赤痛;肝膽濕熱則會皮膚和眼白髮黃,口乾易怒,皮膚癢等。

袪濕先調「脾」

「脾」主運化,其一是吸收食物中的營養物質,然後運送到五臟六腑,濡養全身;其二就是運化水濕,配合肺,腎和膀胱,維持水液代謝的平衡。要保持脾臟健康,平時飲食要多加注意。首要保持飲食定時,使脾臟有一個規律的運作;第二便是飲食均衡,避免增大脾臟的負擔。

濕疹患者在潮濕的季節要分外小心,因這段時間是濕疹發作的高峰期。由於外界濕度高,濕疹患者要盡可能保持患處乾爽。常帶備乾毛巾和備用衣服,在做完運動或出汗後謹記把身體抹乾,如衣服已濕透則把備用衣服換上。第二也要注意飲食,海鮮類屬於濕毒之物,食用後容易誘發濕疹; 生冷寒涼之物也應少食,避免損傷脾胃。

女士都怕曬太陽,但其實偶爾曬一曬太陽,能夠增加人體的陽氣,有袪寒除濕的功效。在太陽下曬至微微汗出即可,避免曬至大汗淋漓,反傷陽氣。適當的帶氧運動也是重要的,因為能幫助全身氣血運行,同時也能發汗袪濕,因此我們做完運動後反而精神爽利。外在的濕度是「外濕」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們在潮濕季節時要開動抽濕機。建議在睡前3小時先抽濕,使房間保持乾爽,但避免一邊睡覺一邊抽濕,否則睡覺時會覺得整個人很乾,因為皮膚和呼吸道的水分也被抽起。

日常飲食小貼士

1. 常用袪濕食物:粟米, 紅蘿蔔, 南瓜, 薏米, 冬瓜, 赤小豆, 白扁豆, 木瓜, 通菜, 綠豆, 洋b, 大麥, 燕麥, 檸檬石, 榴蘑菇。

2. 常用袪濕中藥:藿香,佩蘭,厚樸,蒼朮,砂仁,薏苡仁,豬苓,澤瀉,砂仁,獨活,五加皮。

食療:

薏仁蓮子薑棗茶

材料:生薑15g, 紅棗(去核)20枚, 淮山15g, 薏苡仁15g, 蓮子15g。

做法:將紅棗剁成茸,生薑切片後搗碎; 淮山,薏仁,蓮子搗碎;將全部材料分成10份,放入獨立茶包袋內。 每次用沸開水沖泡一包,焗15分鐘可飲用, 可沖泡至味淡為止。

功效:健脾袪濕, 溫中和胃。適合體質虛弱,脾胃欠佳,面色不華,手足冰冷人士。

四君子薏米湯

材料:黨參 15g, 白朮15g, 茯苓15g ,甘草6g, 薏米20g。

做法:把材料洗淨後,用6碗水煎煮至2碗水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養胃。適合脾胃虛弱,疲倦無力之人士服用。

粉葛薏米排骨湯

材料:新鮮粉葛30g、生薏米20g、排骨6O、蜜棗2個、陳皮5g。

製法:把材料洗淨後,用8碗水,煲2小時即可。

功效:祛濕解肌除痛,適合全身疲倦沉重,肌肉疼痛者。

相關新聞
春天到了,是時候袪濕了! (2015-04-05) (圖)
靚湯館:鯽魚湯 (2015-04-05) (圖)
醫訊:僵直性脊椎炎 常延誤就醫 (2015-04-05) (圖)
醫訊:準銀髮族難瘦 當心生活小陷阱 (2015-04-05) (圖)
醫訊:七大標準判斷 是否缺少睡眠 (2015-04-05) (圖)
健康飲食法則 (2015-03-29) (圖)
醫訊:全穀吃不足兒童易肥 (2015-03-29) (圖)
醫訊:針灸推拿治膝骨性關節炎 總有效率逾八成 (2015-03-29) (圖)
百草匯:覆盆子 (2015-03-29) (圖)
衣食住行 春季養生竅門 (2015-03-22) (圖)
衣 (2015-03-22) (圖)
食 (2015-03-22) (圖)
住 (2015-03-22) (圖)
行 (2015-03-22) (圖)
醫者手記:農村大娘的治病「高招兒」(上) (2015-03-22) (圖)
醫訊:研究指常吃花生有益健康 (2015-03-22) (圖)
醫訊:預防子宮癌 停經婦女定期檢查 (2015-03-22)
保養好頸部,健康無難度 (2015-03-15) (圖)
醫訊:糕餅零食 暗藏反式脂肪食多傷身 (2015-03-15) (圖)
醫訊:天天吃果蔬有益腦與心 (2015-03-15)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養生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