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樹廣
我與俄羅斯交往三十多年,若非在香港大會堂親耳聽號角音樂會,真不知有它的存在。問一位同齡的俄國外交官朋友,他也渾然不知。來自俄羅斯的號角音樂奏響香江,要感謝香港民政事務局、俄文化部及駐港總領館連袂舉辦的香港俄羅斯文化周。
近年,中俄文化交流急驟升溫,「俄風」勁襲「東方之珠」。上個月,香港舉辦了俄羅斯電影周,俄國高水準的音樂歌舞演出亦將陸續有來。號角音樂會即是文化周系列活動之一。出席音樂會典禮的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告訴我,這幾年港俄文化交流活躍,他本人就率團訪問過莫斯科和聖彼得堡,他還去聖彼得堡「自由行」過,那裡的文化底蘊太迷人了。
大多數港人對俄羅斯等前蘇聯各國知之甚少。令我不解的是,為何號角音樂會會幾近爆棚,最後在經久不息的掌聲「逼迫」下,樂隊不得不加演了五六隻曲子。指揮「告饒」地表示,樂手們頭一次來香港,不能錯過維港夜景,請大家散場後買光碟彌補了。果然,散場後買光碟的人打起蛇餅,蔚為壯觀。
號角音樂是由長短不一的銅號演奏出來的。長的有兩米,短的也就一指左右。神奇的是,雖然每個樂器只能發出一個音符,組合起來卻能匯成動聽悅耳的樂曲來。舞台上,有的樂手口含一隻小銅管,手握另兩隻小銅管;也有的口含一隻躺在架子上的大銅號,手邊還立着兩三隻大銅號。想像一下,十幾個樂手身穿舊時沙皇禁衛軍樣式的深藍色禮服,一字扇形排列站立,這架式本身就夠博人眼球了。
號角樂隊指揮謝爾蓋.鮑利安尼奇科既指揮演奏,又在演奏間歇介紹號角樂的歷史故事。他說,十八世紀中葉沙皇伊莉莎白頒布命令,規定沙皇軍隊必須設置軍樂團,號角音樂由此誕生。樂隊一般演奏軍隊進行曲,為的是振奮軍人鬥志,增強愛國主義精神。樂隊演奏了著名的《彼得大帝的普列奧布拉仁斯基進行曲》,樂曲節奏明快,曲調神聖莊嚴,像是一隊盛裝騎兵正走過檢閱台,向彼得大帝致敬。這支曲子歷久不衰,被稱為最能代表沙皇俄國的曲目。
鮑利安尼奇科介紹說,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號角音樂失傳了。二○○六年,彼得堡天才音樂家和樂器製造大師弗拉基米爾.戈羅韋奇什科發誓要恢復它,在高溫下手工燒製黃銅合金號角樂器。過程十分艱辛,因為每隻號角發出不同音調,完全是根據其厚度和形狀決定的,必須令A音的頻率能在四百三十至四百四十二赫茲之間轉換。舞台上的樂手均是聖彼得堡音樂學院的學生和畢業生,他們矢志恢復俄羅斯古典軍樂傳統,將其發揚光大。香港大會堂潮水般的掌聲似乎在說,俄羅斯悠久的號角音樂已鳳凰涅槃,死而復生。
曾幾何時,號角樂隊聲名顯赫,曾無數次參加過沙皇的加冕典禮和閱兵。「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稱讚它是「世界上最獨一無二的音樂」。號角樂器不僅擅長演奏節奏感強的軍隊進行曲,也可演奏抒情的浪漫曲。在演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時,指揮說,這首曲子由一千八百多個音符組成,是號角樂隊目前最難演奏的曲目。他仍不忘推崇貝多芬等音樂大師,稱讚他會五百種樂器,月光曲只是在休憩時信手拈來的。他說,柴可夫斯基和舒伯特等大師都為號角樂隊做過曲子。
我常想,正是因為有了獨樹一幟的文學、音樂、繪畫、芭蕾、馬戲、冰上芭蕾等瑰寶,俄羅斯才當之無愧成為「藝術超級大國」。藝術的力量遠比核彈頭要強大百倍,它讓俄羅斯民族生生不息,不可戰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