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4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亞投行背後的國家戰略和香港機遇


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上海市政協常委

亞投行的出現,無論對中國,還是對亞洲、對世界,都是一件大事,它是為「一帶一路」建設「輸血供氧」的「營養庫」,是發達國家參與亞洲基礎建設的逐利場,是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新一極」,也是中國和平崛起進程中的一個「標誌性工程」。57個意向創始成員加入亞投行的事實表明,國際社會已經從傾聽「中國聲音」到接受「中國方案」,預示着一次歷史性的大轉變已經開始,香港應把握這一難得的歷史機遇,主動加入亞投行,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所作為。

不管美國願意不願意,由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已經吸引了57個意向創始成員加入。其中,美國的傳統盟友、冷戰時期的「七國集團」成員中有5個加入。亞投行如同一塊「試金石」,檢驗出了亞洲國家的凝聚力,也測試出了美國與其盟國之間的一些裂紋。

「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梯次發展」的延伸

區域經濟有個「梯次發展」的理論,就是區域之間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一些基礎設施條件好、生產要素富集的地區總是率先一步,發展到了一定程度,才會把一些產業轉移到相鄰的落後地區,這些地區發展才會提速。

中國改革開放36年的發展軌跡印證了這個規律。36年可分為兩段來看。第一段是1979年到世紀末,中國東部沿海地區先行一步。許多年份,經濟增速都保持了兩位數增長,西部地區則緩步前行。第二段是2000年至今,以西部大開發戰略啟動為標誌,西部地區發展漸入佳境,尤其是近幾年,西部省份增速普遍高於東部。西部的「加速前行」,得益於基礎設施的改善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也就是說,「跑道」修好了,「接力棒」也到手了,這才跑出了驚人的速度。

西部大開發已逾15年,那麼,當西部產業發展也到了飽和的程度,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在哪裡?放眼中國西部再往西,是中亞、西亞,再遠一點還有非洲,中國的東南部是東南亞,這些地區落後的基礎設施亟待改善,而中國的資金、設備和技術也在尋找出路,「一帶一路」戰略由此誕生。從東南沿海開放,到西部大開發,再到「一帶一路」建設, 依「梯次發展」的角度看,「一帶一路」建設是中國「梯次發展」的延伸,這是中國的大棋局,而亞投行正是「輸血供氧」的「營養庫」和「動力源」,是國家大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棋子。

亞投行將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新一極」

一條好路子,是別人領出來的,是自己走出來的,也往往是競爭對手逼出來的。換另一個角度看,亞投行的誕生,也是被逼出來的。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30%,比歐洲的4倍還要多。據聯合國2014年人口統計,亞洲人口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亞洲還是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但和歐洲、北美相比,亞洲基礎設施落後,亟待改善。據測算,亞洲每年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需要8,000億美元,而日本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能給的貸款只有100億元左右,杯水車薪。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在亞開行中,中國缺少與實力相匹配的話語權,亞開行的改革又止步不前,逼着中國「另起爐灶」,籌建亞投行。

亞投行是一項持續釋放紅利的實惠工程。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國家基建投資的資金需求是8萬億美元,年均增幅7%至8%。基礎設施牽涉規模龐大的上下游產業鏈,根據中國的經驗,基礎設施投資每增加1元,就能帶動GDP增長2.4元,拉動社會投資需求3.8元。如果亞投行未來能夠充分帶動這些投資,就意味着將主要給亞洲帶來20萬億美元左右的GDP增量,這接近於亞洲當前的GDP總量。這些建設不僅給所在國帶來好處,還會讓國際社會分享巨量的經濟利益,有助於推動全球經濟復甦。這也是為什麼有這麼多國家和地區踴躍參與亞投行籌建的原因。特別是美國的盟友們也不顧美國的反對,爭相參與,他們不忍放棄亞洲基礎建設的「大蛋糕」。

由此可以預言,亞投行將成為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新一極」,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與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將形成相互競爭、互為補充的關係。二戰以來,美國把持世界金融體系,亞投行的出現,將直接導致美國主導的西方金融霸權體系發生裂變,一次歷史性的大轉彎已經悄然發生。

香港須抓住亞投行帶來的發展新機遇

亞投行的機遇千載難逢,香港如何從中分一杯羹?應該看到,亞投行由中國主導,但中國內地還沒有這方面的國際經驗。而香港最大的優勢就是擁有深厚的金融基礎和國際化的人才。

由此,亞投行和「一帶一路」建設給香港帶來三個機遇:第一,香港是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亞投行成立將促進人民幣加大規模走向國際,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一定會大增。第二,香港是亞洲最重要的資產管理中心,管理的大量資金可以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適的基建、民生、生產項目。第三,香港商業和專業服務領域的人才,可以支持沿線國家基建和經貿發展。比如集資融資、風險管理、企業管理、審計會計、物流銷售等。

能不能抓住以上三大機遇?則取決於香港的作為。首先,香港要弄清楚自己的角色。行政長官梁振英表示,香港可以在亞投行中起到一個非常關鍵的「超級聯繫人」角色。這個定位非常準確。我們來細化一下。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過去主要是起到東西方聯繫的紐帶,但現在亞投行主要是聯絡亞歐國家,香港面臨角色轉換。其次,香港要看到競爭態勢。香港本應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但後起步的新加坡已經嚴重威脅到香港的地位,倫敦也做得有聲有色,香港已經失去了全球離岸人民幣中心的絕對優勢,香港應有危機意識,不能讓優勢喪失。再次,香港須在「接軌」上多用力,積極思考如何將自身的發展經驗與內地的相關理念盡快對接,造就在人民幣國際進程中不可替代的比較優勢,如此才能將「蛋糕」做大。

當務之急,香港應積極申請以「中國香港」身份加入亞投行,並爭取亞投行在香港設立辦事處,這是梁特首提出的當好「超級聯繫人」的關鍵一步。

相關新聞
香港可以成為嶺南文化的尖兵嗎? (2015-04-20)
李慧琼任重道遠 (2015-04-20)
對「自願醫保計劃」及「公營醫療」的看法和建議 (2015-04-20)
「港獨」是毒藥 (2015-04-20)
亞投行背後的國家戰略和香港機遇 (2015-04-20)
廿四味:少壯派逼得走黃成智阻不了「鬆綁」 (2015-04-20)
李柱銘出賣民主黨 圖否決政改禍害香港 (2015-04-20)
龍聲飛揚:民主黨突破綑綁支持政改才有出路 (2015-04-18)
突破綑綁困局 抗衡「民主獨裁」 (2015-04-18)
鍾庭耀推銷「公投」志在「港獨」 (2015-04-18)
別幻想中央會在底線讓步 (2015-04-18)
美食車應設於鬧市 (2015-04-18)
拉布不法不仁不義 立法會主席應果斷剪布 (2015-04-17)
廿四味:民主黨是否支持政改還看黨員大會 (2015-04-17)
香港特區的政改方案能夠通過嗎? (2015-04-17)
「鍾氏民調」是反中亂港幫兇 (2015-04-17)
拉布無日無之 市民忍無可忍 (2015-04-17)
興建「三跑」讓香港衝上雲霄 (2015-04-17)
「港獨不足為患」謬論教壞人 (2015-04-17)
「鍾氏民調」又在政改關鍵時刻攪局 (2015-04-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