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勤 立法會議員
回歸之初,「港獨」如同禁忌,因為大家都知道那是不得民心的壞東西。時至今日,「港獨」的本質沒有變,卻有極少數人的心態變了,以前羞於啟齒的東西,今天卻高調宣揚。甚至某些鼓吹「港獨」的人士,其實以前站在支持特區政府的立場,今天卻為了丁點兒政治利益「忽然港獨」,這種赤裸裸的虛偽教人齒冷。「港獨」與仇外、野蠻的法西斯主義沒有兩樣,宣揚暴力,把本地人和外來人對立起來,是一劑「反中亂港」的毒藥。
「港獨」者用「本土」來做包裝。這件「港獨的新衣」倒也合身,既騙了自己,也騙了不少相信這件「新衣」存在的人。支持「港獨」的不外乎兩種人:一種人真心以為追隨「港獨」者便可以實現「港獨」。不過,這種人少之又少。因為「港獨」的所謂理論,其本質是空心沒有內涵的。只要多加思索,不難發現其荒謬之處。其實,「港獨」者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說話,而是各有盤算,為了其他政治目的而登上「港獨」的便車,這是追隨「港獨」的另一種人。可惜的是,「港獨」害苦了追隨他們的人。
「港獨」與法西斯主義沒有兩樣
「港獨」與仇外、野蠻的法西斯主義沒有兩樣。只要把他們的主張逐一跟法西斯主義對照,幾乎沒有不相符之處。而且,最激進的「港獨」分子也沒有否認他們就是法西斯。所以,要理解「港獨派」的腦袋在想什麼,首先要了解法西斯主義。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邦曾說,法西斯主義是一種以「進步」來做包裝的退步力量。它之所以「退步」,是因為它妄想要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帶回一個從前的狀態。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它會把歷史神話化、把自己的本位文化絕對化。所謂的「改變」是向後而不是向前。二戰時日本的「神道」與今天「港獨」者聲稱的「華夏」,說穿了就是要搞這一套。值得留意的是,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歷史理解並不是實事求是,而是經過歪曲來配合他們本位的目的,故此出現了「重啟《南京條約》」這些教人啼笑皆非的瘋狂言論。至於英國哲學家羅素盛讚傳統中國文化包容共濟,這一點在「港獨」者身上完全找不到。所以,他們的「華夏」徒具形式而沒有靈魂,絕對不是真正的中國文化。
最近,坊間流傳一部《本土政綱》,當中有句「國民盾劍、立業安邦」。「港獨」者又鼓吹「勇武抗爭」,還說「佔中」之所以失敗是不夠「勇武」。這種對「佔中」敗因的分析完全脫離實際,卻可以取悅最激進的分子。其實他們的目的就是宣揚暴力,字裡行間無不充滿暴力和戰爭的暗示,這些都是法西斯主義的特徵。
「港獨」非學術
何來討論空間
不過,最明顯的特徵是,法西斯主義必定會把本地人和外來人對立起來。他們會簡單地視外來人口為「問題」而將之「解決掉」,而不是解決問題本身。納粹黨惡名昭彰的《二十五點綱領》,當中第五點是要為居於德國的非德國人實施另一套法律;而第八點就是要把所有1914年8月之後進入德國的非德國人立即驅逐出境。後來,這些都演變成一種視外來人為「次等人」的思想。不幸地,這些邪惡的思想,今天的「港獨」者兼而有之。
有人又以「學術」來做糖衣,為公開宣揚「港獨」作掩飾。例如有人提出新加坡可以獨立,為何香港不可以?首先,「港獨」沒有學術價值。如有學術價值,大學自然會開班教授,學術界自然會發表正式的學術論文和著作,何須淪落至「次文化」的下場呢?至於新加坡獨立,還請認真讀一讀新加坡的歷史。大前提是馬來西亞首先放棄了新加坡。中國當然不會放棄香港,而且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所以所謂「學術」討論便可就此結束了,沒有任何值得繼續探討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