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財喜博士 中西區區議員
在全球化的大潮下,區域的文化競爭愈趨重要。一個地區的成功不只是在經濟方面,在文化方面的優勢也是重要的指標。「一國兩制」的設計基本上是以政治為出發點,是為了解決香港在回歸祖國時的制度問題。在這一個政治框架的背景之下,其實也應承載在「一國兩制」下的「文化回歸」問題。香港歷史上是嶺南文化的一部分,經過一千多年來自秦漢至宋元明清,香港文化的底蘊基本上脫離不了嶺南文化的影子及影響。
基本上嶺南文化具有下列的特點:(1)多樣性:嶺南文化中有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及廣府文化等中國文化的特色。(2)包容性:因為嶺南文化的特色是移民文化,隨各地中原民族民系南下,既攜帶各民族民系的已有文化南下,也就是他們深藏的中原及中華文化南下嶺南,又與嶺南吸收外來文化的特色,由是也帶動嶺南文化蘊藏的傳統文化與海洋的新文化相融合。(3)外拓性:嶺南文化具有海洋文化的特質。
嶺南文化具有多元的形態,基本上是以漢文化為主體,南越文化為基礎,也吸收了海外文化而形成的多元文化體系。這些特質使嶺南文化成為中國文化中非常獨特的子文化。嶺南文化本身是具有生命力的,在我國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嶺南文化都持續提供養分及資源,給中華民族留下了大量有形及無形的文化遺產,作為嶺南文化的傳承者,我們要在珍惜之餘也想方設法把嶺南文化發揚光大。
嶺南文化作為文化的名牌可以利用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廣東省政府與香港及澳門特區政府在2010年及2011年先後簽署了《粵港合作框架協議》及《粵港澳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推動粵港澳進一步合作,其中在文化合作方面也有所論述及方向。廣東省政府更在2011年4月11日成立了文化專業委員會,文化委員會的成立標誌着廣東與港澳文化領域方面合作的新里程碑,文化合作的工作也有了基礎。粵港澳政府正研究建立粵港澳三地文化會展業合作,另外,粵港澳三地也可以研究設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基金,一起來推動在嶺南文化下的粵港澳文化創意產業發展。
香港文化作為嶺南文化的一部分,由於地理因素及本身具有強烈的海洋文化(中西文化交匯點)特質,更應該是嶺南文化的尖兵。香港過去「產出」許多受歡迎的華語電影、電視劇集(如《上海灘》)、流行音樂等,這些作品當年風靡整個東南亞甚至是內地,基本上東南亞可以說是在嶺南文化圈內。國家提出了「一帶一路」的構想,嶺南文化可以作為中國軟實力的一部分,發揮文化外交的作用。
從文化角度來看,嶺南文化需要不斷發展及「活化」,這一方面香港可以和廣東及澳門一起共同探究發揮嶺南文化的潛在動力及可能。豐富嶺南文化內涵及弘揚我們獨有的文化,以獨特的嶺南文化作為粵港澳合作的基礎,是可以為國家軟實力作出貢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