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前香港大學校長黃麗松教授,我們那代學生都暱稱「阿松」的校長,四月中於英國去世,享年九十五。
「阿松」不算親民,那時也不作興這套。他由一九七二到八六年當港大校長,我們在校的時候,已是他任期的中後期了。作為一個普通過普通的學生,我在校園只見過他一次:有天在圖書館等電梯,門一開,「阿松」跟幾個人一起出來,我們就進去,大家都沒打招呼,真是疏離得可以。反而到了一九九三至九五年左右,我常去北京出差,有次在飛機上碰見他,當然他不認得我,只是在旅途遇到故人,一時感覺特好,便上前自我介紹,這種情況相信任何老師和校長都必常遇上。他倒是很親切,笑容可掬,坐着聊了一會,內容已不記得,好像都是關於小提琴的,且是他說的多。不過那次最奇的是同機竟遇上一個多年不見的中學同學,原來她畢業後當了國泰空姐,京港兩邊飛,也常遇上黃麗松,職責上要給他添茶遞水,閒話家常,看來她與「阿松」的交情遠比我們好!那次就是在她拿熱水給校長的時候被我認出來的。那程飛機真是段奇妙旅程,在狹窄的空間同時遇上二友,可惜沒作筆記,細節已不復得。
黃麗松是港大首位舊生兼華人校長,翻看他一篇約於二零零四年有關《董浩雲日記》的演講辭,提到一九七二年獲聘出任港大第十任校長時,有這麼一句:It was heard that, at that time, my appointment aroused certain attention in Hong Kong, and even in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Southeast Asia,可見當時不單香港某些人對他的任命有意見,就連他教過書和當過大學校長的東南亞,也有華人看不順眼。這番話,在講辭裡應是為了突出故友董浩雲不屈不撓的精神,但也可見「阿松」當年絕非無驚無險到公卿。
黃麗松一九二零年出生,經歷民國、抗日、港大教育、英美深造、南洋教學,又回到香港這夾縫中求生的城市工作,最後在英國終老,深深體驗了好幾個時代。至於他有沒有超越時代,則要交歷史評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