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杏花嬌艷,但不能亂用作比喻,特別是對女性。資料圖片
上期談及紅色在中西文化和語言中帶有褒意的同異,今期轉轉角度,談談「 紅禍」。
如給顏色定性別,相信紅色會是女性吧(雖然中文有「綠女紅男」來形容服裝鮮艷的青少年)。但絕不是所有帶有「紅」字成語都如「綠鬢紅顏」般招來羨慕眼光,而且「紅顏」亦並非必是樂事。源自《漢書.孝成許皇后傳》一句「妾薄命,端遇竟寧前」的成語「紅顏薄命」,就是形容國色天香的女子卻遭遇早死或守寡等不幸。
東方紅杏 西方紅A
另有「紅杏出牆」,出自宋代葉紹翁的七言絕句《遊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原本詩境春意盎然,紅色的杏花繁密得長出牆外。後人卻可能不值紅杏這樣炫耀姿態,用「紅杏出牆」比喻女子有外遇。巧合地在美國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在1850年的著作《The Scarlet Letter》(紅字)中,年輕貌美的女主角Hester Prynne在下嫁年老醫生後犯下通姦大罪,並誕下女兒,按清教徒的法律,通姦女性需在胸前佩戴緋紅色A字直至老死,以儆效尤。
紅色在西方歷史和文化中一向並不討好,令人聯想到血或火,代表危險、戰爭、暴力甚至革命。Red activities泛指極端左翼的激進行為,red battle 則是死傷無數的殘酷戰役。另外,自17世紀起不少西方政府會以紅繩去綁紮厚厚的公文,因此red tape泛指費時失事的官僚作風或繁文縟節。 Red-handed就是直接描繪出嚴重罪犯如謀殺犯被當場處斬時,劊子手雙手沾上鮮血之狀,因此 to catch someone red-handed意指正在作案者被當場逮個正着。
雖然漢語「滿面紅光」指精神飽滿,但若見到別人red in the face 和 ears are red則不用嘉獎,因為兩個諺語意指尷尬非常,和漢語「面紅耳赤」來形容羞愧滿面同出一轍。其他建議讀者避之則吉的詞語包括正在see red(火冒三丈)的人,如在此時再將之觸怒,就如 wave a red flag/ rag in front of a bull( 在公牛前搖曳紅旗)般不智,就算是西班牙鬥牛勇士亦有失手之時,在此勸告讀者避免在太歲頭上動土了。
面色紅不一定是好事
最後一個可避則避的「紅人」亦包括銀行戶口簿 in the red的朋友 (支出多過收入、負債)。若愛莫能助,沒信心幫助他 out of the red(償清債務),唯有考慮為朋友奉上一道名為red herring的菜餚( 燻鯖魚/ 鯡魚,意指轉移注意力),就如反打獵人士利用煙熏鯡魚時所發出的強烈油膩味道去轉移獵犬的注意力。談談天氣,說說新聞,為朋友轉移視線吧!■鍾可盈博士 恒生管理學院英文學系高級講師
逢星期五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