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4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記者手記:空間與情感的文化突破


放大圖片

■澳門娛樂空間的藝術展覽佈局

文化博物館的今次展覽,活化了一直以來被參觀者忽略的常設展覽,同時也以專題策展的形式,邀請本地藝術家及其作品參與其中,此種創新方式,無論是在本地文化的情感上,抑或是空間資源的開拓上,都是一個非常值得借鑒的例子。對於本地藝術家而言,可以帶來不少的啟示和幫助。而對加深本地文化發展歷程的了解方面,更是功不可沒。

一直以來,空間不足一直都是困擾本地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香港寸土寸金以及地少人多的現實,使得開拓新空間一直是藝術家和業界團體的一個重要目標。相較於市場化的場地租賃,官方下轄的文化場地所具有的人文意義以及公共意義會更大。如何在現有的官方場地的空間中推展複合式展覽空間,便是需要非常銳利的創新意識和精神。而今次展覽中的本地藝術家,他們的作品置放在不同的位置,單單是陳設上的變化,就已經在空間開拓中進了一大步。例如,不少論者認為,本港藝術空間拓展,可以學習澳門的模式:在各種現有設施基礎之上,進行藝術裝置的佈局。

2012年,當時的新光戲院作為本地粵劇文化的象徵,險些面對關門歇業的危機。文化與市場始終有一些距離。當年的新光戲院事件,便是對本地文化空間不足的一個重大警號。幸運的是,未來,本地將會出現新的、更多的、隸屬於官方的戲曲表演場地。這些場地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空間緊張而帶來的文化發展掣肘。但要提升市民對文化的熱愛以及扶持本地藝團體,立足現有空間加以開拓,是一個值得考慮的方向。

相關新聞
駛過歲月軌道的香港文化「列車」 (2015-04-27) (圖)
深圳:街頭表演者需持牌上崗 (2015-04-27) (圖)
記者手記:空間與情感的文化突破 (2015-04-27) (圖)
叮叮車,「慢」在舊香港的情懷中 (2015-04-13) (圖)
電車見證的香港史 (2015-04-13) (圖)
記者手記:電車路邊是什麼? (2015-04-13) (圖)
行走馬鞍山,找尋香港採礦工業史的軌跡 (2015-03-30) (圖)
礦場的地理態勢 (2015-03-30) (圖)
馬鞍山礦石簡介 (2015-03-30) (圖)
講述-鏡頭的故事、長者的心聲 (2015-03-16) (圖)
「市集」,展現珍貴的平凡場景 (2015-03-16) (圖)
百年沈繡 再現香江 (2015-03-02) (圖)
記者手記:文遺展覽 官方可更主動 (2015-03-02) (圖)
浙港聯袂打造原創昆劇 「唱唸做打」傳達佛理 (2015-02-16) (圖)
「香港藝穗民化節」 2015前哨 「1元」復始,萬象更新 (2015-02-16) (圖)
中國書法名家向駐華使館贈送春聯 各國大使盛讚中華傳統文化 (2015-02-16)
「心靈雞湯」冒名傳播 網絡偽作氾濫成災 (2015-02-02) (圖)
如何鑒別真偽作 (2015-02-02) (圖)
回歸傳統閱讀與交際 (2015-02-02) (圖)
生命的價值 不灰心的藝術 (2015-01-1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