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電車叮叮的響聲,從筲箕灣到上環的西港城橫貫整個港島區。若你急切於準時上班、焦躁荍眹レ^家,或許實在無心去與電車的慢駛為伍。不過,就是在這樣的速度上,維城一般的香港,走過了開埠以來的一百多年。從慢到快的速度追求、再從快到慢的歷史記憶,香港本土與在地的情懷,讓電車有了不一樣的趣味、不一樣的意義、不一樣的價值。■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從1904年電車出現在港島至今,已歷111年的歷史。由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CACHe)舉辦的「尋找城市歷史痕跡:叮叮電車歷史之旅」展覽,日前在西營盤開幕。今次展覽中有關電車的圖片、史料,由本港知名的資深收藏家張順光先生提供。展廳之中的電車歷史、叮叮聲的醒耳之覺,對長者而言,是回憶;對新生代而言,是對香江文化之美的一種細微審視和讚嘆。
快與慢的交替對比
今次展覽的一大特色,是打破時間的歷史分期,轉而以地域推移來展現電車的歷史軌跡。CACHe傳訊經理黃凱欣在接受記者詢問有關是次展覽的舉辦初衷時表示,過往的港島西區,由於沒有地鐵,所以舊風貌保留得多一些。不過從本年度的三月開始,港鐵列車大門向西營盤打開,地下鐵路網絡進一步延伸,111年間穿梭港島東西兩端的電車,似乎又完成了一個階段的歷史使命。在一切以效率為先的急速發展下,以最短時間運送最大量的人,才算得上先進的「交通工具」,但「旅途」中的香港人錯過了甚麼風光?或者,「旅途」已經變成盯茪熅鱈拊鶞犒s碎時間、一個被抽空的過程?
因此,電車的「慢」於繁華鬧市裡看似格格不入,但正正是這一種被拋離的速度,給我們抬頭張望城市景觀的機會;沿蚢q車軌,更是一趟尋找歷史的旅程。除了展矷A長春社文化古跡資源中心還將在4月25日舉辦「尋找城市歷史痕跡:叮叮電車歷史之旅」。這是一個極為特別的旅程,資深歷史圖片收藏家張順光先生,將帶同三十年來搜集到的珍品與電車故事,與大家坐上120號電車,由屈地街車廠出發,經過當年的維多利亞城,轉入跑馬地馬場及香港墳場,再回程到西環,輔以圖片,沿途細說香港歷史。坐上百年來穩然前進的電車,一起尋找香港城市舊貌,回望過百年港島北岸的變遷。
快與慢的交替對比,映襯的是香港島過去百多年來急速的變化。電車軌道未變,但軌道兩側的風貌已然完全不同於往日。對於不少上年紀的老人家而言,電車在人生中的意義是非同一般的。黃凱欣說,在今次展覽中,並沒有主辦者過多的陳述,有的只是圖片和簡要的說明,而且,這些圖片是可以由參觀者拿動的,如此則能夠增加互動之感,令到參觀人士能夠回憶或了解到當年電車兩側的港島風情。
不僅是一份回憶
今時今日,若行走在澳門的新馬路,在議事廳前地廣場的一側,可以看到一幢具有典型歐式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澳門郵政局大樓。該大樓建造於上個世紀20年代,成為了澳門的歷史符號和地標之一。直至今日,無論澳門社會經歷過幾多變化,人流繁華而樓宇依舊。
若將地圖的坐標從澳門移回到香港,同樣是郵政總局,同樣是歐洲建築,本港亦曾有過這樣一座美妙絕倫的建築。位於中環德輔道的第三代郵政總局大樓,是一座典型的愛德華式的建築,主體結構部分有四層。整個建築的設計上,體現和延續了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從公共交通而言,第三代郵政總局的正門一側便是電車軌道線。
黃凱欣對記者表示,非常之可惜,如此之美的建築,最終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因修造地鐵而拆除。根據展覽資料顯示,第三代郵政總局大樓今日便是環球大廈所在之位置。另外,相關史料記載,當年官方試圖拆除這座建築時,曾遭到一些保育人士的反對。儘管建築最終被拆除,但是同年卻也因此通過了《古物及古跡條例》。黃凱欣認為,從電車發展至今,時間超過百年,城市產生變化或許是一種必然;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隨荇伅§徽鴃A人們的心態發生了改變:以往,為了單純追求發展和速度,舊建築被拆除了,一些人覺得沒有太大所謂,但是今時今日,大家追求的是一種好的、可持續的發展,故而保育觀念和意識也有了很大提升,因為發展而拆除具有歷史和文化價值的舊建築,可能會遭到很多人反對或是大家會提出一些解決方案,這是一個進步。
可見,舊電車照片所傳遞出的訊息,不僅僅彼處、彼時的香港樣貌,更不僅僅是一份回憶,而是促使大家定位自己對這座城市的態度,發展主義和人文持守之間,這種平衡點該如何找尋,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香港人如何去珍惜城市的文化之基。
不單作為旅遊載體而存在
在香港的遊客,除了欣賞維港夜景以及購物之外,電車成為了一個極具觀光意義的旅遊載體。如今登上電車,不僅僅有上班或收工的本港市民,更有拿起相機拍下街邊風景的遊客。當置身於在地歷史的輪廓中時,電車便不只是旅遊的載體,而是一代代香港人與土地之間的情感關係。
叮叮車慢速,帶來舊香港的情懷。黃凱欣向記者介紹說,電車在百多年前於香港開始運營時,當時的媒體曾以「電掣風馳」來形容電車的速度。因為相較於當時的公共交通體系而言,電車的速度確實已經是相當之快。即便在今日,速度已經顯慢的電車作為香港人日常生活中的交通工具的意義,也並沒有失去。在黃凱欣看來,港島的一些區域,步行顯得太遠,而搭地鐵,上落車站則有時會較為繁瑣,故而電車便成為較為不錯的交通選擇。為此,她認為,電車在未來,應該不會隨茼a鐵的延伸而消失,仍是一個有蚢篕琤用的交通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