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馬玉潔)國內首部公共外交藍皮書--《中國公共外交發展報告(2015)》近日在京發佈。藍皮書主編,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外事委員會主任,中國人民大學公共外交研究院院長趙啟正(見圖)表示,新媒體時代中國的公共外交工作,要更多依靠政府之外的力量,最大可能地調動和發揮普通民眾參與。
出境遊客是公共外交自動承擔者
趙啟正表示,凡是有能力和外國人交流的人,都有承擔公共外交的責任。他以赴海外遊客為例說,中國每年有1億人次出境旅遊,除了港澳台至少四分之一是到外國,「不論在巴黎鐵塔下,在涅瓦河畔,還是在大都會博物館都能聽見中國的聲音。」他們是公共外交的「自動承擔者」。
他指出,他們之中很多人並無公共外交的概念,其言行表現卻有公共外交的效果,即會提升或損害中國的形象。「比如出國不排隊,吃了飯剩一桌,在人家的古建築刻個字,做的就是負面的公共外交。」他強調,提倡公共外交實際上是提倡中國文化的進步、公民意識的增加。
企業「走出去」應有對話本領
隨着「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將走出國門。在趙啟正看來,公共外交對企業來說是「走出去」的必修課程。
他表示,企業「走出去」面對的不僅僅是國外企業,更是面對整個國際社會,包括與政府、議會、工會、媒體、環保組織等各方面的溝通。對此藍皮書也指出,中國跨國企業在輿論引導力、公益活動參與度上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趙啟正坦言,目前民間承擔的公共外交還比較弱,而企業從其切身利益出發,有機會成為民間公共外交的重要突破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