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宣布政協第一屆全體大會開幕並致開幕詞。 資料圖片
宿正伯
1949年9月17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草案,並授權籌備會常務委員會提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審議。
因關於起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及擬訂國旗、國歌、國徽兩項工作尚未完成,會議決定把這兩項任務移交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會議正式決定,將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定名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9月21日19時,肩負着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偉大歷史重任的盛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隆重開幕。
毛澤東發表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開幕詞,他說:「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佔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這種落伍,完全是被外國帝國主義和本國反動政府所壓迫和剝削的結果。一百多年以來,我們的先人以不屈不撓的鬥爭反對內外壓迫者,從來沒有停止過,其中包括偉大的中國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內。我們的先人指示我們,叫我們完成他們的遺志。我們現在是這樣做了。我們團結起來,以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內外壓迫者,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着,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撓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慶賀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的勝利!慶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慶賀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
應當說,毛澤東的開幕詞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與新政協同年同月同日誕生。但十月一日開國大典更具有鄭重儀式感和廣誥天下的象徵意義,而且,作為國家主權代表的中央人民政府此時尚未選舉產生,因此將十月一日作為新中國成立日更為恰當。
於1949年10月9日舉行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並通過了「請政府明定十月一日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以代替十月十日的舊國慶日」的建議案,送請中央人民政府採擇施行。10月12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認為「這個建議是符合歷史實際和人民意志的」,決定予以採納,並宣告:自一九五〇年起,以每年的十月一日,即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的偉大的日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慶日。
毛澤東在開幕詞中還指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布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從而賦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以合法性。這一「宣布」與「賦予」並不是中國共產黨的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而是各黨派、各團體、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共同選擇,是以人民的信任和擁護為政治基礎的,也是當時歷史條件下所能找到的最佳建國路徑,因而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選擇。(連載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