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5月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聲光透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新戲上場:伊朗禁片盡顯風骨


放大圖片

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ar Panahi)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伊朗的士笑看人生》(Taxi)幽默抵死,光怪陸離的乘客在仿似與外界隔絕的車廂空間裡,談生死、談電影、談公義,矛頭直指伊朗政府。

如果對巴納希稍為了解,便知道這是一部「不簡單」的電影。影片裡,各人看似巧合地搭上巴納希的車,有女教師、小偷、老翻碟賣家、捧着金魚的迷信老太太、呼天搶地的妻子、電影系學生等,導演化身司機,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照荒謬現實。當女教師與小偷討論着死刑的合理性時,當老翻賣家大條道理講賣老翻碟多麼「偉大」時,當兩個老太太因誤了放生金魚的時間而懊惱不已時,巴納希大多報以微笑,或不作回應。當然,老翻賣家說破巴納希也是買家,並「老屈」他是同謀時,巴納希也僅回以無奈表情。

電影前半部分幽默感十足,以死刑問題開開中國及伊朗玩笑,以老翻碟惡搞下活地阿倫和金基德,還有超級戲劇性的丈夫身受重傷、嚎哭大叫要司機把拍下的遺囑視頻交出來的妻子,縱然不明伊朗國情,也會會心微笑。至後段,司機姪女登場,並與他討論如何拍可以在伊朗放映的電影時,諷刺感頓時出現。

巴納希專拍反映伊朗真實面貌的電影,但所拍的八部電影,只有首部《The White Balloon》得以在伊朗放映,其餘七部均被政府列為禁片。由於經常諷刺政府、針砭時弊,2010年他被政府控以危害國家安全、進行反政府宣傳等罪名,一度被拘留,若不是得到其他導演的幫助,政府絕對樂意繼續囚禁他。巴納希最後被判二十年不得創作電影、接受訪問及出境。

然而,電影的魅力大於一切,即使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巴納希並沒有放棄創作,他於2011年拍下《This is Not a Film》,開宗明義講到明「這不是電影」,2013年又交出《Closed Curtain》,而今年的《伊朗的士笑看人生》更讓他奪得柏林影展金熊獎。他說「除了拍電影外,我不會做別的事」,更強調自己是伊朗人,不怕為此付出代價。

要他拍「符合國情」的戲,未免太「苛求」了。■文:Christy

相關新聞
致敬Dior 時裝有價 (2015-05-08) (圖)
新戲上場:伊朗禁片盡顯風骨 (2015-05-08) (圖)
光影記事:弄巧反拙─《赤道》 (2015-05-08) (圖)
影評:在執念與懷念之間 (2015-05-08) (圖)
追蹤斯諾登 揭監控風暴 (2015-05-01) (圖)
影音館:Anna Kendrick巨星甜姐兒 (2015-05-01) (圖)
影評:看電影擴闊視野 (2015-05-01) (圖)
影評:《鄉村裡的中國》 焦波的悲憫與深情 (2015-05-01)
高倉健的鐵漢柔情 (2015-04-24) (圖)
影評:《華麗怪盜》盜亦有道 (2015-04-24) (圖)
流金歲月:音樂家周藍萍 (2015-04-24) (圖)
影訊:雲南民族電影劇本入圍世界民族電影節 (2015-04-24)
黃修平 信念不變 (2015-04-17) (圖)
影訊:編劇才是主角! (2015-04-17)
影音館:《狂野時速 7》話再見,不易...... (2015-04-17) (圖)
對照記:《壹號皇庭》離地生活始祖 (2015-04-17) (圖)
馮元良金馬獎上的「黑馬」編劇 (2015-04-10) (圖)
影評:吳宇森《太平輪》世間一切都是久別重逢? (2015-04-10)
新戲上場:《無定向喪心病狂》瘋狂大發洩 (2015-04-10) (圖)
視事追擊:春季日劇開播前做好功課 (2015-04-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聲光透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