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伊朗導演約化巴納希(Jafar Panahi)自編自導自演之作《伊朗的士笑看人生》(Taxi)幽默抵死,光怪陸離的乘客在仿似與外界隔絕的車廂空間裡,談生死、談電影、談公義,矛頭直指伊朗政府。
如果對巴納希稍為了解,便知道這是一部「不簡單」的電影。影片裡,各人看似巧合地搭上巴納希的車,有女教師、小偷、老翻碟賣家、捧着金魚的迷信老太太、呼天搶地的妻子、電影系學生等,導演化身司機,以旁觀者的身份觀照荒謬現實。當女教師與小偷討論着死刑的合理性時,當老翻賣家大條道理講賣老翻碟多麼「偉大」時,當兩個老太太因誤了放生金魚的時間而懊惱不已時,巴納希大多報以微笑,或不作回應。當然,老翻賣家說破巴納希也是買家,並「老屈」他是同謀時,巴納希也僅回以無奈表情。
電影前半部分幽默感十足,以死刑問題開開中國及伊朗玩笑,以老翻碟惡搞下活地阿倫和金基德,還有超級戲劇性的丈夫身受重傷、嚎哭大叫要司機把拍下的遺囑視頻交出來的妻子,縱然不明伊朗國情,也會會心微笑。至後段,司機姪女登場,並與他討論如何拍可以在伊朗放映的電影時,諷刺感頓時出現。
巴納希專拍反映伊朗真實面貌的電影,但所拍的八部電影,只有首部《The White Balloon》得以在伊朗放映,其餘七部均被政府列為禁片。由於經常諷刺政府、針砭時弊,2010年他被政府控以危害國家安全、進行反政府宣傳等罪名,一度被拘留,若不是得到其他導演的幫助,政府絕對樂意繼續囚禁他。巴納希最後被判二十年不得創作電影、接受訪問及出境。
然而,電影的魅力大於一切,即使在如此苛刻的條件下,巴納希並沒有放棄創作,他於2011年拍下《This is Not a Film》,開宗明義講到明「這不是電影」,2013年又交出《Closed Curtain》,而今年的《伊朗的士笑看人生》更讓他奪得柏林影展金熊獎。他說「除了拍電影外,我不會做別的事」,更強調自己是伊朗人,不怕為此付出代價。
要他拍「符合國情」的戲,未免太「苛求」了。■文:Chris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