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走神,就是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
時至今日,小狸覺得這個「走神」真是值得好好說一說了。
因為現在精神不集中、注意力分散的人真是愈來愈多了。
前不久,小狸因公回了趟北京,離開一個地鐵站出口的時候,眼望着一個進站的女子下樓梯時踩空,一下子摔成了骨折,她當時正是在邊走邊看手機!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五月十三日的一篇報道說,愈來愈多的先進設備(比如智能手機)意味着人們現在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比金魚還短。具體說,「二零零零年時,人類能集中注意力的平均時間為十二秒,但現在已下降到只有八秒。據知,金魚能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為九秒。」
啊?比金魚還短?對,據英國相關研究人員的科研結果就是這樣。
可見「走神」問題實在該列為一項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了。而且小狸認為,這項「研究」對正處於身心成長期的孩子們來說,尤其具有非常現實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記得在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上也曾看到過這樣一篇文章,題目是《父親,請放下你的手機》。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個醫生,「做兒科這行,我已深耕二十載,自認為遍閱人間事。然而近日,一位父親帶其兩歲的孩子來診所就醫時,所發生的一幕卻讓我揪心不已。」
這是件什麼令人「揪心不已」的真人真事呢?原來,剛進檢查室,這父子倆即「四目低垂,一聲不吭,自顧自地刷屏」。初檢時,父親把作者的大部分問題拋給那個蹶眉小童來回答,而當作者「微笑地看着小男孩和他的父親」,說出診斷結果時,豈料孩子徑直拿起手機,點擊按鈕,字正腔圓地問道: 「Siri,告訴我耳部感染是什麼?」
這位醫生,即該文作者不由得有所吃驚並有所「說」了:「當一個這麼小的孩子竟然求助手機程式答疑解惑,而不是求助於他的父親,這不禁讓我疑惑:他父母的『屏幕時間』有節制嗎?從這件事中,我看到一種模式化行為 - 孩子發現,有問題要問的話,Siri能隨叫隨答,爸爸卻不能。」
爸爸去哪兒了呢?爸爸在刷屏!或者也可能說,爸爸 - 可能還有媽媽,都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他們「身」在孩子身邊,「心」卻「走神」在手機上,他們其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嚴重「缺席者」!
最後,作者有言,小狸「嚴重」贊同:在一個心常旁騖的時代,人們必須打定主意,到底什麼才更重要,是當心手機不斷的提示音,還是用言語和行動告訴孩子:「我在聽你說。我在這裡。我哪兒也不想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