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 馮丹藜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蠻幹只能說明幼稚。政治既在於過程,也在於結果。政治既要有崇高目標,也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離政改方案提交立法會表決越來越近,本港各界繃緊了神經。在我們不少港人看來,周三的香港一定是舉世矚目,中央領導翹首以待;此時立法會袞袞諸公,動見觀瞻。
香港風浪起 急的應是誰
不少內地朋友多次對我表示:「你們太自以為是了。」言外之意,香港人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以周三政改方案提交表決而論,的確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關係到500多萬合資格市民能否一人一票選特首。但是香港的前途和命運,早在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發表,特別是1990年4月4日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時,就已經確定了。那就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變。這就可以理解,中央政府駐港官員回答議案若不獲通過時,指「天不會塌下來」,以及兩地對政改表決結果出現落差的原因。
「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這是中央領導人對港的一貫態度。中央和代表全國人民意志的全國人大,真心實意希望香港循序漸進發展民主,熱切希望香港立法機關通過修訂的2017香港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讓全體香港市民2017年「一人一票」選特首,特區政府也按照基本法和人大決定提出了政改方案。但作為民意代表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就是無視民意,就是要綑綁否決政改,從中作梗。以我淺見,在表決前,反對派力量包括反對派的政治人物,是否應該冷靜想想和自己相關的事呢?
儘管多個民調均顯示主流民意支持通過政改方案,到目前為止,反對派議員不為所動,不肯改變投票決定。否決政改,說到底是出於政黨、個人盤算。因為反對派議員擔心,投贊成票,得罪激進反對派選民,可能意味着議員政治生命終結,這可能是反對派議員們的最大顧忌。但是否決政改,反對派尤其是溫和反對派議員的政治前途就如花似錦嗎?
前不久的深圳會面,負責政改的中央官員稱大多數反對派議員為「泛民朋友」,希望議員朋友們以求大同、存大異的精神,顧大局、講大義的境界,以及不為一黨一己私利所束縛的勇氣,投下神聖的一票。否決政改,將令所有希望政改通過、希望香港好的人大失所望。可以預見的是,為了反對通過政改,類似去年「佔中」可能會重演。去年「佔中」一役,人心向背顯露無遺。根據基本法,維護香港繁榮穩定是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憲制責任。「佔中」失敗告終,實際上也反映了激進反對派搞亂香港不得人心。
為香港投下負責任的一票
歐美各國駐港總領事已開腔挺政改,一人一票就是民主,反對派應該「袋住先」。綑綁否決政改,不符合歐美的利益。由此可見,否決政改,目前枱面上的反對派人物前途暗淡,反對派變本加厲採取激進對抗,沒有出路。
三國才子曹植自稱:「以犬羊之質,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觀瞻。」說自己本質上是犬羊,卻披着虎高熊媊R皮毛;沒有明星氣質,卻假借日月之光,一舉一動令人矚目。此話用在目前的香港反對派身上倒也適合。
換一個角度說,政改方案投票更多的是考驗反對派政治人物的政治智慧。政治是妥協的藝術,蠻幹只能說明幼稚。政治既在於過程,也在於結果。政治既要有崇高目標,也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宋代詩人陸游詩曰:「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面對香港特首普選成敗的關口,反對派需要過人的政治智慧和當機立斷的勇氣,為香港投下負責任的一票。香港的歷史會記住真正推動它向前發展的功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