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錦鉉 區議員 城市智庫召集人
近日,歐盟多國駐港領事會見反對派議員,希望他們接受政改「袋住先」。然而反對派議員仍然「企硬」,至少口頭上仍然堅持他們口中的「真普選」,堅稱「袋住先等於袋一世」。
「袋一世」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反對派透過不同的政團,利用各式各樣的文宣,營造出那種「生死抉擇」的感覺,不斷強化對政改的抗拒感。然而,多數香港人還是理性的,都希望政改方案可以通過。「袋住先等於袋一世」是一個欺世的「假命題」。
鄧小平先生的名言「發展才是硬道理」,道出了中央領導人的世界觀和思考方法。世界上沒有永恒不變的事物,發展是必然的規律,過程雖然可能有曲折,但大趨勢是向前的。反對派所指的「袋住先等於袋一世」,是一種唯心論的說法,不符合唯物辯證的思考方法。
從世界各國的選舉制度演變來看,也是一種逐步向前的趨勢。以「民主化楷模」美國來看,美國雖在建國之初奠定三權分立,但普選權利仍然是逐步開放。美國要在立國百年後,Susan B. Anthony 和 Elizabeth Cady Stanton 於1878 年提交給予婦女投票權的憲法修正案,遲至 1920 年始獲通過;黑人的投票權雖於 1870 年憲法第15修正案訂定,但遲至 1960 年代,才全面廢除限制黑人投票的納稅指標,使黑人具有實質的平等政治權利。至於英國,從《大憲章》到「光榮革命」,所限制的只是國王對貴族、國王對私有資本的權力,迄今未有成文憲法,英國人名義上還是國王子民而非公民,主權在國王手上而不在民眾。英美的民主雖然相對完善,但仍各有缺陷,而且都經歷了數百年的進程,當中的限制就是社會和歷史的因素。
香港普選同樣要符合香港的社會和歷史情況。香港受英國殖民管治百多年,目前社會仍存在「分離主義」思潮,有人明目張膽叫囂「港獨」。在這種情況下,香港的普選只能循序漸進,要有所「把關」。 中央希望香港普選要有利於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有利於香港繁榮穩定,有利於市民安居樂業。這意味着香港的民主發展必須保障國家安全,保障香港社會穩定,保障經濟民生發展,保障社會和諧,而不是拋開基本法和人大決定另搞一套,甚至採取各種暴力抗爭,打着「真普選」的旗號,把香港變成政爭不休、混亂無序的地方。
反對派如果能運用政治智慧,拋開偏見,其實不難看到中央推進香港民主發展的誠意,不難看到普選可以逐步完善的必然性,應該理解香港政改發展必須顧及歷史和現實。看清了這些,反對派更應珍惜當前的寶貴機會,在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上扮演積極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