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育城 九龍東潮人聯會會長
還有一天時間,政改方案就提交到立法會進行審議和表決了。香港能否在2017年實現普選行政長官,成敗亦在此一舉。具體而言,就是看27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抉擇,何去何從了。現在普選的機會就在面前,反對派議員應勇敢邁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接下來的第二步。如果現在連一步都不肯向前踏出去,又何來改進完善的下一步呢?反對派議員應支持政改方案,逐步改進、完善特首選舉制度,而非現在綑綁投反對票,使政改原地踏步,剝奪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
時至今日,反對派仍一再散播 「袋住先等於袋一世」之謬論,並以此作為反對政改方案的理由,聲稱會綑綁投反對票,不讓政改方案通過。對此,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口口聲聲稱為「民主派」的反對派議員們, 採用綑綁方式否決政改,以一己之見,為一己私利,無視121萬個市民簽名「撐普選」支持政改方案的事實,充耳不聞60%以上市民要求2017年有普選之呼聲,就想利用手中的一票,粗暴否決掉500萬合資格選民普選的機會,剝奪選民的權利。這種做法,如果不是同你們自詡為民主派的宗旨南轅北轍,就根本是自欺欺人!是否說明你們懼怕普選?因為,由數百萬人的投票產生的行政長官,具高度的民意認受性,你們再無厥詞指責特首是「小圈子」選出來,所以現在要不惜一切代價,竭盡所能阻撓政改方案通過?
否決政改方案說明反對派懼怕普選
在此,我誠懇地奉勸一句,立法會議員們,如果你真的希望香港實現民主,真心幫助香港早日實現普選,就聽一聽大多數民眾要求有普選的呼聲。不要固執己見,不要因噎廢食,堅持投反對票 。不然,「票債票償」是難以避免的。現在,普羅大眾都知道,先通過政改方案,實施之後,經實踐的檢驗,若發現有不符實際需要之處,可通過法律程序進行討論和修改,根本不會一成不變,更不可能「袋一世」。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早些日子發表題為《以制度自信推進有香港特色的普選》的文章說得很清楚:「香港的民主化進程,起因不同於其他一些國家和地方,不是二戰之後以及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興起的反殖或獨立運動,而是在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的歷史背景下,英國政府有計劃地部署撤退和中國政府對香港實行『一國兩制』方針共同作用的結果。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不長。即使從1985年作為港督諮詢機構的立法局引入間接選舉算起,選舉歷史至今只有30年;而從1997年由港人擔任行政長官算起,僅僅18年。」我們知道,無論任何人的成長,都有一個成長的時間及過程。一個國家及地區的民主發展包括選舉制度,也需要逐步孕育、培養,有一個逐漸成熟的過程。英國從1688年「光榮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至1969年規定18歲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歷經近300年;美國的1787年憲法明確國會、總統由民主選舉產生,至1971年規定18歲以上公民享有選舉權,也用了近200年的時間才逐步完善。西方民主的發展走了幾百年路程,經歷了幾代人的爭取,才達到今時今日的水平。
民主發展不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
香港的民主從1985年立法局引入了間接選舉,至今只有30年。一切尚處於初級階段,自然要逐步改善,日趨成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現在普選的機會就在面前,反對派議員應勇敢邁出第一步,才有可能接下來的第二步。如果現在連一步都不肯向前踏出去,又何來改進完善的下一步呢?反對派議員應支持政改方案,逐步改進、完善特首選舉制度,而非現在綑綁投反對票,使政改原地踏步,剝奪500萬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
理性務實地看待政改方案,放下成見,着眼於廣大港人的福祉,支持政改方案是反對派議員唯一的明智選擇。2017,一定要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