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賈平凹《觀沙礫記》中,作者的女兒因石頭回到沙堆中,認為石頭「再活了」而笑,而作者則是感悟到所有事物都要放在適當的環境才能見到其活力,因此而笑。 網上圖片
雖然應屆文憑考試已告一段落,但不少同學正努力備戰校內考試。語文學習乃細水流長,故本文繼續討論閱讀卷應試答題技巧。
要好好處理閱讀卷,學生必須先仔細理解文章的內容,絕不能一面看題目,一面尋找篇章相關內容,造成斷章取義,無法領略篇章深層之意。以2015年賈平凹《觀沙礫記》第十題為例,學生須寫出「女兒笑之,我亦笑之」的原因。「女兒笑之」的原因,只要看畢全文,學生大多能指出女兒因沙礫再活而歡笑,至於「作者之笑」,考生若能多咀嚼文章內容,抓緊作者抒情之處:
「世上什麼東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見其活力,見其本色,見其價值。」
學生應可推斷作者因石片兒重返沙灘,而感悟事物放在適當的環境中才能見其活力與本色。當然,要掌握文章要旨,學生必須要多讀同類優秀作品,主動思考文章的深意。
多閱讀掌握翻譯要點
此外,文言文是學生最感困難的部分,也是學生經常失分的地方。文言文與現代漢語的不同之處在於字詞和對譯。其次,文言文具有一定文化意涵,也有深層意思。故此,學生平日要多積儲文言詞彙,掌握文言文與現代漢語轉換的規律。
文言一詞多義 名詞可作動詞用
文言部分經常考核學生詞類活用、文言虛詞與一詞多義。例如2014年《史記.孔子世家》中「使爾多財,吾為爾宰」中的「爾」,屬代詞「你」;2015年宋濂《杜環小傳》為例,題目要求學生解釋「母服破衣,雨行至環家」中的「服」字,「服」本作衣服,現名詞作動詞用,解作「穿着」,屬詞類活用。學生平日如能熟記文言句式與轉換規律,定可克服文言部分。
另外,翻譯文言文時,也要注意對譯的基本要求,例如要做到「對」、「換」、「留」、「補」、「刪」、「調」六種技巧。例如2013年《呂氏春秋.士節》第十四題,學生須語譯「晏子見疑於齊君」,可運用「留」和「對」的方法。「晏子」與「齊君」均為人名,按原文保留不變;「疑」對譯時配為雙音節詞即「懷疑」。對譯時如能留意此句乃文言句式中的被動句,便能對譯為「被某某懷疑」。
總而言之,要好好處理閱讀卷,除了應試答題技巧外,更重要還是平日多思考文章深意和作者情懷。提升閱讀能力,並無捷徑,學生還是要多磨劍。祝同學考試順利,於閱讀卷大放異彩!
逢星期三見報
|